青春“语”你同行:推普课堂播撒希望,青年担当点亮童心

发布时间:2025-08-11 22: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崇凯 张蓝月 龚剑豪 李鑫岳   阅读 8.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1日讯(通讯员 王崇凯 张蓝月 龚剑豪 李鑫岳)710日至11日,山东职业学院天佑书院“青春‘语’你同行”社会实践队走进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突泉村儿童福利院,开展为期两天的“语润乡村・推普兴村”暑期三下乡活动。17名队员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纽带,通过精心设计的特色课程与互动活动,为院内30余名6-12岁儿童搭建起语言学习的桥梁,用青春力量助力特殊儿童群体的语言成长,让每一个声音都被听见。

精心筹备,打磨适配课程

为确保活动精准对接福利院儿童的需求,实践队在活动前做足了准备。指导教师姬粉粉、周雅莲多次组织队员召开专项部署会,结合福利院提供的儿童年龄特点与普通话基础情况——部分儿童因成长环境影响存在发音不标准、基础薄弱等问题,反复打磨课程设计。教学活动组的8名队员分成推普小课堂组、朗诵课组和艺术活动组,分别负责不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图为指导老师姬粉粉和实践队队员打磨课件。

推普小课堂组的队员们围绕“拼音游乐园”主题,准备了拼音卡片、平翘舌发音对比图等教具,将枯燥的发音规则转化为“单词炸弹”“传话筒”等趣味游戏;朗诵课组精选《小小的船》《蒲公英》等适合儿童的诗歌,逐字标注发音要点;艺术活动组则改编了《拼音歌》,搭配简单舞蹈动作,让孩子们在律动中巩固知识。队员们还多次进行课程预讲演练,仅《趣味绕口令》一课就修改了5版教案,只为让课堂效果更贴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互动实践组的5名队员则提前采购了彩纸、黏土、儿童针线等手工材料,设计了风铃制作、古诗词贴画等能融合语言表达的手工项目,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自然运用普通话交流。

趣味课堂,激活语言潜能

7月10日上午,实践队抵达福利院后,首先与负责人对接确认活动细节,进行场地安全检查。启动仪式上,一场“普通话自我介绍接龙”游戏迅速拉近了队员与孩子们的距离。孩子们起初有些羞涩,队员们便用夸张的口型示范发音,拿着卡通拼音卡片引导大家开口。当一名小男孩小声说出“我叫乐乐”时,队员王崇凯立刻带头鼓掌:“说得真标准,再来一次让大家都听见好不好?”在鼓励声中,乐乐鼓起勇气重复了一遍,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图为小朋友乐乐自我介绍。

下午的“拼音游乐园”课堂里,队员邱姝月用彩图对照讲解平翘舌发音:“大家看,‘四’字舌尖要碰牙齿,‘十’字舌尖要翘起来,像小蛇抬头一样。”她边说边做动作,孩子们纷纷模仿,有的甚至伸手摸着自己的舌头练习。“词语接龙大比拼”环节中,孩子们分成三组,从“天空”到“白云”,从“花朵”到“笑脸”,普通话词汇在协作中自然积累。当一组孩子接出“幸福”一词时,队员赵思源趁机引导:“‘幸福’就是大家现在一起玩游戏的感觉,我们用普通话说出这个词,就能把快乐分享给更多人。”

图为实践队成员邱姝月为小朋友讲授平翘舌发音。

7月11日的朗诵课上,队员律佳贺先示范朗诵《小小的船》,故意把“弯弯的月亮”读得生硬,孩子们立刻喊道:“不对,要软一点!”随后她重新朗诵,孩子们跟着轻晃身体,模仿月亮摇晃的样子。一名总是低头的小女孩在队员王希承的耐心指导下,终于抬起头完整朗诵了一段,虽然声音不大,但每个字的发音都格外认真。王希承在课后记录:“当她念出‘船儿摇啊摇’时,眼里的光比窗外的阳光还要亮。”

手工课上,“古诗词贴画”项目让孩子们在听完队员对《静夜思》的讲解后,用彩纸拼贴心中的诗意。一名男孩将月亮贴成了笑脸的形状,队员问他为什么,他认真地说:“因为李白想妈妈的时候,月亮会对他笑。”在“缝缝乐”手工环节,孩子们拿着儿童针线,在队员的指引下穿过一个个小孔,虽然动作笨拙,却满眼执着。当一名孩子举着缝好的小布袋说“这是装普通话词语的袋子”时,在场的队员们都被这份童真打动。

图为队员王希承带小朋友做风笛。

温暖互动,共悟成长真谛

两天的活动中,课堂上清脆的朗读声、手工课上专注的眼神,以及孩子们跃动的身影,都成为队员们心中深刻的印记。传话筒游戏里,孩子们踮着脚尖凑到同伴耳边复述句子的认真模样,让张蓝月深受触动:“推普不只是教说话,那些努力前倾的身影,都是他们想融入集体、分享快乐的心。我们教的是词句,传递的其实是‘你被大家需要’的暖意。”

律佳贺则被手工课上的一个瞬间打动:“一个孩子把做好的风铃举到我耳边轻轻摇晃,说‘姐姐你听,风在说话’。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语言的边界远不止于文字和声音。我们用普通话搭建桥梁,而孩子们用最纯粹的心灵,让这座桥开满了花。”

王希承最初总担心课程太难,孩子们接受不了。但当他看到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和努力跟读的样子,终于明白:“比起‘教’,‘陪伴’和‘鼓励’更重要。他们或许暂时记不住所有发音规则,但那份开口表达的勇气,才是最珍贵的收获。”

活动尾声的“普通话才艺小舞台”上,孩子们主动登台展示学习成果。有的朗诵刚学的诗歌,有的唱起《拼音歌》,还有的拿着手工作品用普通话介绍创作思路。一名女孩朗诵完《蒲公英》后,突然补充道:“谢谢哥哥姐姐教我说‘蒲公英’,以前我总说错,现在我知道舌头要这样动了。”

持续接力,延续语言陪伴

活动结束时,实践队向福利院赠送了普通话学习绘本、手工材料包等物资,并与孩子们合影留念。队员们整理的17份实践心得体会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责任与担当的深刻感悟。团队形成的《福利院儿童普通话使用现状及提升建议》调研报告,详细记录了孩子们的语言特点与学习需求,为后续帮扶提供了精准参考。

图为实践队合影。

据了解,实践队将与福利院保持长期联系,定期分享普通话学习资源,如录制儿童朗诵音频、制作儿歌视频等,让语言的陪伴持续延续。山东职业学院天佑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组织青年学生参与语言文字推广工作,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连接爱与成长的纽带,用青春力量为更多孩子的语言世界添彩,让每一份成长都被照亮。

此次“语润乡村・推普兴村”活动,不仅是一次语言推广的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成长课。队员们用真诚与耐心播撒希望,孩子们用纯真与努力回应温暖,在推普的道路上,共同书写着属于青春与童心的动人篇章。

团队:山东职业学院天佑书院“青春‘语’你同行”社会实践队

撰文:王崇凯 张蓝月 龚剑豪 李鑫岳

图片:张长堃 孟德宇

审核:姬粉粉 周雅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崇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6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