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黏土共绘童趣,志愿服务传承文化

发布时间:2025-08-11 22: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阙月   阅读 4.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1日讯(通讯员 黄奕橙 钱梓浩 报道)为让非遗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以非遗助力文化自信,近日,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之光”萤火绘梦志愿服务队在黄梅县古塔社区“爱心托管班”中开展“当非遗遇上黏土”特色教育课程,通过趣味手工形式让非遗文化走进课堂。

课程伊始,主讲老师漆子月向孩子们介绍了黄梅戏、剪纸等本地非遗项目的历史与特色,用故事讲述非遗技艺的传承历程,瞬间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力。随后,漆子月老师展示用黏土捏制的非遗图片,孩子们眼中充满对创作的期待,课堂瞬间被浓厚的探索氛围笼罩。

非遗戏剧脸谱制作中,漆子月老师先以红色黏土示范脸谱额头轮廓的捏制,强调左右对称的要点,再用黑色黏土细致勾勒眉眼线条,讲解 “红脸忠义、白脸奸诈” 的色彩象征。随后转入中国结元素创作,志愿者老师们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将黏土搓成均匀细条,通过 “绕、压、粘” 手法还原平结、吉祥结的纹路。

课程结束后,孩子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卢梓霖同学举着自己的作品开心地说道“我今天做了一个脸谱,原来用黏土捏制非遗这么有趣,以后我还要学更多关于非遗的知识。”漆子月老师表示:“孩子们的创造力超出预期,非遗元素在他们手中有了新活力。这样的活动让文化传承变得更鲜活。”此类课程可多结合本地非遗资源,让教学更具地域特色。

此次课程圆满完成了非遗文化普及与动手能力培养的目标,让孩子们在创作中加深了对非遗文化的理解。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之光”萤火绘梦志愿服务队将继续推出更多特色课程,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活力,让文化传承与爱心服务在社区持续绽放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阙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