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贵州大学昆协“虫缘童行”服务队参与实践活动的日子,像被阳光晒暖的溪水,缓缓流淌过心间,留下满是温度的记忆。这一天,我踏入了与小朋友相伴的奇妙世界,在昆虫文化的滋养、手工创作的欢乐,还有团队协作的默契里,收获了成长的馈赠。
一、与童真相遇:昆虫文化的奇妙课堂
当我和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开始分享爱国主义文化与昆虫文化时,我原以为是一场单向的知识传递,却没想到,孩子们眼里的好奇与求知欲,像一把小锤子,一下下叩开我对“教育”与“成长”的新认知。我讲着昆虫的奇妙世界,从蜜蜂的勤劳分工,到蜻蜓的飞行奥秘,小朋友们的眼睛亮晶晶的,时而发出惊叹,时而举手抛出充满童趣的问题。
在教小朋友制作黏土昆虫的环节,那场面热闹得像夏日的昆虫集市。小朋友们的想象力简直不受拘束,有的把小蜜蜂捏成圆滚滚的像一个球一样,非常可爱,有的给蜻蜓添上彩色的翅膀,。看着他们专注又认真的小脸,我突然明白,传递知识不是生硬地灌输,而是用童真的视角去碰撞、去激发。我不再是单纯的“讲解者”,而是和他们一起探索奇妙世界的“同行者”,在这个过程里,我对教育的理解,多了几分温柔与包容——原来知识可以如此鲜活,成长也可以这般纯粹。
二、自我试炼:勇气与表达的突破
给小朋友讲解PPT,不仅要把知识讲得有趣,而且还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反应,要接住他们天马行空的提问。一开始,我的声音都带着些紧张的颤抖,可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我慢慢稳住心神,调整语速,用更生动的语言去讲述。
这场讲解,于我而言是一场小小的“战役”,战胜的是内心的忐忑,收获的是表达与沟通的成长。我学会了如何把复杂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如何用眼神和笑容去传递温暖与鼓励。当看到孩子们听完后兴奋地讨论,拉着我分享他们的新发现,那种成就感,比完成一场正式的演讲还要强烈。这不仅是对自我的磨炼,更让我懂得,真诚的分享与用心的沟通,能在彼此心间搭起奇妙的桥梁。
三、团队协作:无声却有力的支撑
帮助团队完成录音配音的过程,就像在奏响一曲协作的乐章。为了呈现最生动的效果,我反复调整语气,一句台词能琢磨好几遍,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视频宣传片的配音。
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推诿与抱怨,每个人都主动投入,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在这个过程里,我看到了团队的力量——它不是简单的人数相加,而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凝聚。我们在互相倾听、互相支持中,完成了录音,更在彼此心底种下了信任与协作的种子。这让我明白,无论面对什么挑战,只要有这样一群并肩的伙伴,就有了勇往直前的底气。
四、心灵回响:被童真与协作治愈
当夜幕降临,我躺在床上闭眼冥想,复盘这一天。与小朋友相处的纯粹快乐,自我突破的欣喜,团队协作的温暖,像一道道微光,照亮了我内心的角落。我收获的不仅是活动经验,更是对“成长”新的理解——成长不只是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更是在与他人的相遇、相知中,学会共情,学会协作,学会突破自我。
那些小朋友的笑声,团队成员的鼓励,都成了我成长路上的养分。我知道,往后再想起这一天,心底会泛起温柔的涟漪,提醒我:在喧嚣的世界里,童真的纯粹、协作的力量,永远是治愈心灵、推动成长的珍贵宝藏。我带着这份收获,期待着实践路上更多的相遇与成长,因为我明白,每一步经历,都是生命馈赠的礼物,值得用心珍藏、细细品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尹习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