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凝古韵,匠心沁新风 | “蛰启——遗韵传习”社会实践团队凤林社区簪花活动行,非遗传递文化暖

发布时间:2025-08-11 20:3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天乐   阅读 2.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青年大学生“蛰启——遗韵传习”团队将簪花这门雅致手艺带到凤林社区的课堂上。银针穿梭间,素色丝线缠绕出缠枝莲的婉转;珠玉点缀时,细碎光芒映照着海棠花的娇憨;彩线盘结处,方寸布帛上绽放出牡丹的雍容。孩子们捏着花片细细粘贴,将对美的想象凝于发间饰物:或是雏鸟衔着露珠,或是蝶翅轻振欲飞,或是梅枝斜插着几点嫣红。当亲手制作的簪花别在发间,孩子们在指尖的芬芳里触摸到传统美学的温度,让这份簪花寄寓的雅致与巧思,如同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乡土的风里悄然生长,开出传承的花来。


传统非遗与簪花:美丽与传承

簪花作为传统非遗项目,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与审美意趣。在凤林社区的活动现场,大学生志愿者们以生动的讲解,为孩子们揭开簪花技艺的神秘面纱。从选材到制作,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当 “簪花” 这个只在课本插画里见过的词,变成可触可感的彩纸、丝线与银针,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便在这乡土课堂上悄然开启。簪花技艺正以最鲜活的姿态,叩响孩子们认识传统美学的大门。​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讲述簪花

教室里学生们围坐桌前,专注投入簪花制作。有人手持纤细竹簪,小心翼翼缠绕彩线,让斑斓色彩顺着纹理攀爬;有人对着手中的花反复调试角度,轻捏花瓣塑形,力求每片都舒展灵动;还有人专注点缀珠饰,将细小珍珠、温润玉石精准嵌入,在光影里映出细碎光泽。偶尔传来轻声讨论,分享缠花技巧、配色灵感,稚嫩面庞上,是对传统技艺的敬重与探索新篇的热忱,让古老簪花在年轻双手里,慢慢绽出鲜活模样。

▲图为学生正在制作簪花  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中,流露着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向往。这不仅是一场技艺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的传递,让古的簪花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迷人光彩,激励青年们将这份美丽与传承永续相传。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学生展示簪花成果

当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簪花别在发间,眼中闪烁的不仅是对美的欣喜,更是传统文化在乡土生根的微光。这一趟三下乡的簪花课堂,早已超越技艺传授的意义 —— 它是大学生用青春之力搭建的文化桥梁,让千年雅致在田间地头焕发新生;是文明传承的生动注脚,让非遗技艺从书本走向生活,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的种子。而这份由指尖传递的文化温度,终将在时光里生长成林,见证传统与青春的双向奔赴,共绘乡土文化振兴的崭新图景。

撰文 | 李天乐

图片 | 井舒瑶,张阿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天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