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凝共识,农户分润探新途

发布时间:2025-08-11 17: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高佳慧   阅读 502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1日讯(通讯员 高佳慧) 为探究社会资本对农户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意愿的影响,8月5日至8月9日,南京财经大学“连心桥”小队深入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雅浦村、漕桥村、谢家村和绣衣村开展实践调研,以访谈和问卷调研的形式,从社会资本视角切入,探究农户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的真实意愿,以期为完善土地政策、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依据。


作为全国首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区,武进区自2015年起便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的意见》(厅字〔2022〕34号)发布后,构建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成为改革的关键环节。然而,实践中农户的分配意愿常受社会资本因素左右。因此,深入探究社会资本与农户意愿间的关系,对优化政策设计、实现公平分配具有重要价值。

团队首站来到雅浦村。这个以水蜜桃种植闻名的村庄,近年来因"小黄鸭"农旅项目而焕发新生。在雅浦村党群服务中心,雅浦村党支部书记简要地向团队介绍了雅浦村集体经营性用地的入市情况,并向成员们说明了农村宅基地管理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相关政策。

图为团队成员与雅浦村书记访谈。孙佳艺 供图

“当时做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促进集体增收,带动老百姓的方方面面,因为有小黄鸭这个项目以后,可以提高老百姓的财政收入。”当问及对项目的想法,书记如是说。

“最难的不是招商引资,而是获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书记向实践团队坦言。项目启动初期,超过四成村民对土地入市心存顾虑。转折点出现在几位老干部的主动请缨。四位退休村干随身携带三样“法宝”:泛黄的规划图纸、按满红手印的同意书,以及记满村民诉求的笔记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入户走访。“我们给乡亲们算了两笔账:一笔是现在的收益,一笔是未来的发展前景。”一位参与工作的老党员回忆道。

这种基于乡土信任的工作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当时老书记拿着规划图来我家,说这块地闲着也是闲着,搞旅游大家都有钱赚。我们信他,就签字了。"村民的这番话,反映了乡土社会中信任关系的重要作用。团队统计显示,在该项目涉及的42户村民中,有38户与老干部存在亲属或多年邻里关系,这种基于血缘和地缘的社会网络构成了独特的“信任共同体”,为政策落地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团队成员也注意到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虽然大多数村民支持项目推进,但不同村民对具体收益分配方案的理解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具体怎么分的不太清楚,但我们相信村里的安排”,这样的回答在走访中屡见不鲜。乡村社会特有的信任关系,既彰显了传统乡土文化的延续性,也反映出信息公开机制需要被进一步强化的现实需求。

图为小队成员协助村民填写调查问卷。孙佳艺 供图

在为期五日的调研中,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数据分析和多方印证,见证了集体土地入市政策实施带来的显著变化。集体土地入市政策实施数年来,不仅村民分红收益持续增长,村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更重要的是这些成果切实转化为惠及村民的民生福祉:村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整体发展步伐加快。这些变化生动诠释了改革带来的积极成效。整个调研过程深刻展现了社会资本在连接政策与实践、塑造农户意愿、推动公平分配中的关键作用。

归根结底,社会资本对农户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意愿的影响不仅表现为村账上跃动的数字,更凝结于村民手持放大镜核验账目的目光里、参与村企联席会协商的建言中。当老干部们用几十年积累的信任化解改革阻力,当村民从被动的政策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共富的种子才真正在乡土沃土中萌发,生长出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调研活动不仅加深了团队成员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理解和认识,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平台。未来,实践团队将继续深入调研地区,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属于青年学子的力量。

此次调研活动也得到了雪堰镇政府和当地村民的高度评价。他们表示,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连心桥”小队的到来,为雪堰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智慧,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合作与交流机会,共同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实施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佳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