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师大学子深入千鹤村 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10-13 13: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徐亦菲   阅读 31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鹤舞食光”实践团的十余位成员,把课堂从校园延伸到建德千鹤村的田野乡间。从2025年7月5日至8月7日,团队围绕“红色基因+传统小吃+女性赋能”的主题,开展了一场为期月余的深度社会实践。在这片浸润着革命记忆与烟火气息的土地上,团队不仅用专业服务乡村,更在实践过程中完成了蜕变,从旁观者成长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图为“鹤舞食光·”实践团

一、用脚步丈量,成为红色根脉的守护者

在千鹤村,团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寻访红色记忆,抢救即将消逝的活历史。他们走进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伟大精神。最让人动容的,是那些历史的亲历者。团队成员有幸面对面采访了5位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老党员,她们用带着乡音的、时而颤抖却无比坚定的声音,为他们勾勒出千鹤妇女“劈山拦河溪改田”的豪迈气概。实践团成员们白天访谈,夜晚便围坐在村委会会议室,将录音逐字整理、核对、归档,最终累计形成3万字的珍贵口述史料。他们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红色根脉的守护者。

▲图为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

二、用匠心创造,成为乡村美学的设计师

团队成员们坚信,专业所学能够为乡村赋能,而设计就是让古老文化连接现代审美的最佳桥梁。在驻村期间,他们发挥多学科专业特长,从千鹤村的红色历史、自然山水与女性力量中汲取灵感,经过无数次讨论与尝试,创造性提炼出“朱砂红、靛蓝、浅玫红”作为品牌的“千鹤三原色”。朱砂红象征着革命的炽热与妇女的激情;靛蓝取自严州府的宋韵风骨与千鹤的蓝天碧水;浅玫红则代表着女性的柔美与生命的活力。

以此为核心,团队独立创作了“鹤小厨”“鹤卿”等一系列国潮IP形象。“鹤小厨”活泼可爱,作为美食的守护者;“鹤卿”端庄坚毅,化身女民兵精神的象征。从构思、草图到数位板上的定稿,每个环节都凝聚着所有人的心血。更可贵的是,他们没有让设计停留在电脑里,而是将这些IP形象具体应用于小吃包装、文创礼盒及各类宣传物料中。

▲图为“鹤卿”IP形象

三、用镜头记录,成为乡村故事的传播者

为了让深巷中的千鹤被更多人看见,团队成员们拿起相机和稳定器,成为了乡村故事的记录者与现代传播者。在驻村的一个月里,他们累计拍摄了上百MB的影像资料。镜头既对准了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的肃穆,也捕捉了老党员讲述时眼角的泪光;既记录了“千鹤麻糍”制作过程中升腾的蒸汽,也留存了村民们在创业街忙碌时脸上绽放的笑容。

基于这些素材,团队创作并发布了多篇原创推文和多条短视频,他们用青年喜闻乐见的视听语言,讲述千鹤的巾帼传奇与烟火美食。让他们倍感鼓舞的是,视频在多个平台累计播放量可观,评论区不断有人询问千鹤小吃的购买渠道。当一条关于方言解说的视频收获上百点赞时,成员们真切感受到了新媒体传播的力量,这让他们自豪地意识到,这不仅是在记录,更是在用传播赋能,让乡村文化搭上了创新传播的快车。

▲图为千鹤村小吃

四、用心灵感悟,成为乡村振兴的接力者

这段浸润式实践带给这些青年学子的远不止于有形的成果,更是思想深处的成长。他们读懂了乡村文化的厚度,体会了乡村振兴的温度,最重要的是,增强了青年担当的深度。当实践团把设计作品呈现在村民面前,当他们的传播内容引起广泛共鸣时,青年力量的意义在此生动体现。(撰稿:徐亦菲 图片:宋明禧 王佳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亦菲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