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高佳慧)为研究社会资本对农户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意愿的影响,南京财经大学“连心桥”小队于6月29日至7月3日前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雅浦村、漕桥村、谢家村和绣衣村进行实地调研。团队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基于社会资本视角,深入探究农户的收益分配意愿,以期为完善土地政策、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依据。
作为全国首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区,武进区自2015年起便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的意见》(厅字〔2022〕34号)发布后,构建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成为改革的关键环节。然而,实践中农户的分配意愿常受社会资本因素左右。因此,深入探究社会资本与农户意愿间的关系,对优化政策设计、实现公平分配具有重要价值。
7月1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连心桥"小队赴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漕桥村开展调研。当地一处闲置多年的旧工厂,正是通过集体土地入市政策,成功转型为现代化的生物产业园。团队成员与企业会计访谈后了解到,该企业采用了“保底收益+股权分红”的创新分配模式:农户每年获得稳定的保底收益,而村集体则以土地入股,获得企业一定比例的净利润。
图为团队成员与漕桥村企业会计访谈。孙佳艺 供图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也面临着挑战。在调研初期,不少农户对“收益分配模式”的选项感到困惑,特别是对“土地入市”等概念理解存在明显障碍。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团队成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与当地财务人员合作。在财务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挨家挨户走访,用村民熟悉的“合作社按收成发钱”等比喻进行具象化解释,经此讲解,村民对调研内容的理解程度显著提升,问卷回收率相应提高。
图为谢家村村委干部填写调研问卷。孙佳艺 供图
在谢家村调研时,队员们注意到一个细节:村务公示栏前常有村民驻足,尤其是财务支出明细板块。一位年长村民的行为令队员印象深刻。他不仅定期查看公示栏,还会认真比对数字,并与村民或村干部讨论。例如,他会指着某项支出说:“这笔钱我记得预算是多少,现在花出去这些,看来是照着计划来的。”这种村民自发监督、讨论集体账目的现象,充分体现了收益分配过程的公开透明——账目完全向村民开放,村民也真正关心并参与其中。
在这一日调研中,团队成员综合多方信息了解到,集体土地入市政策实施数年来,不仅村民分红收益持续增长,村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更重要的是这些成果切实转化为惠及村民的民生福祉:村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整体发展步伐加快。这些变化生动诠释了改革带来的积极成效。整个调研过程深刻展现了社会资本在连接政策与实践、塑造农户意愿、推动公平分配中的关键作用。
归根结底,社会资本对农户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意愿的影响不仅表现为村账上跃动的数字,更凝结于村民手持放大镜核验账目的目光里、参与村企联席会协商的建言中。当村民从被动的政策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共富的种子才真正在乡土沃土中萌发,生长出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佳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