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应当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国家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高度重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时代背景下,家庭暴力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为积极响应时代热点,这个炎炎夏日,中国计量大学“网聚声浪”实践团,投身杭州市拱墅区妇联反家暴结案协助工作,通过电话回访,为受家暴困扰的家庭送去关怀与温暖。此次活动是对受家暴群体关怀的一次创新探索,搭建起理解与关爱的桥梁。
一、实践
01“计”解心结:省家庭教育中心的案例探访与分析行动
(一)现场纪实:一日访谈与案例梳理
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实践队6名队员来到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现场记录与案例整理工作。实践当日清晨,队员们提前了解访谈记录需要注意的事项,签好保密协议,以“精准不失完整”为原则,准备好纪录所需要的设备与多份记录表格。
上午10时,一场针对青少年家庭关系和厌学问题的访谈正式开始。实践队队员坐在会议室侧角,专注记录省家庭教育中心老师与一位初中生家庭的对话,在访谈纪录的过程中,队员们发现青少年因家庭关系不和睦,导致抵抗与外界接触,甚至丧失与外界沟通的能力。队员们在表格中详细标注“孩子在访谈时的行为”“孩子和家长的眼神沟通”等观察结果,同时记录下老师使用的“家庭日常事件回溯法”等指导技巧。
实践队队员在纪录访谈内容
在队员们转入资料室整理青少年犯罪案例时,发现“家庭监护缺失”“朋辈不良影响”等问题出现频率最高,队员们将典型案例按“财产类犯罪”“暴力伤害”“网络犯罪”三类归档,提炼出“单亲家庭监管缺位易引发行为失范”等结论。
实践队队员整理案例资料
当日实践结束时,队员们共完成1份访谈全景记录,整理了50多份案例资料,整理出的“青少年心理需求关键词清单”涵盖“被尊重”“自主空间”等12项核心内容。这些材料不仅为家庭教育指导提供了具象化依据,也为实践队后续开展社区宣讲积累了第一手素材。
02“量”力护航:妇联回访中的反家暴行动
(一)听筒传声:7日回访实践录
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实践队4名队员走进杭州市拱墅区妇联,以电话回访为核心开展7天结案协助工作。实践前,队员们系统学习《反家庭暴力法》条款与沟通技巧,带着“专业不失温度”的准则,每日对照案件清单拨通电话,核实案件进展、记录当事人生活现状与诉求,并在“家暴一件事”平台记录反馈。
实践队成员在拱墅区妇联电话回访
队员整理回访记录途中,发现部分案件中,施暴者因缺乏法律意识,对家暴行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队员们整理出“精神暴力隐蔽性高”“受害者求助顾虑多”等5类突出问题,结合案例制作科普手册,通过“零家暴空间”公众号传播;向妇联提交《回访情况分析报告》,并将真实故事改编为微短剧,扩大反家暴理念的传播范围。
实践队队员们累计完成400余通电话回访,整理出详细的回访报告,涵盖家暴类型、受害者需求、调解难点等内容,为妇联后续工作提供有力参考。实践队还结合法学专业知识,制作反家暴法律知识科普海报,张贴在社区、学校等地,扩大反家暴宣传范围。
二、街头采访:让声音穿透家暴阴霾
家庭暴力是藏在门后的阴影,啃噬着受害者的身心,也影响社会和谐,为唤醒更多人的关注,实践队队员们以街头采访、西湖访问以及问卷的形式为桥,希望借网络之力,让反家暴声音传的更远。
(一)西湖访谈:贴纸为语,倾述态度
实践队队员们采用了一种新颖的访谈形式——贴纸访谈,展板上罗列着家暴相关的议题与案例,从“是否认同受害者通过网络曝光维权”,到蒋劲夫家暴案、董珊珊案等具体事件,旁边散落着五颜六色的贴纸,等待路人用指尖投下态度。
这是一场以贴纸为媒介的特殊访谈。过往的游客被展板吸引,三三两两地围拢过来。有人指着“网络曝光”的选项轻声讨论,有人拿起手机对着案例名称拍照,更多人则伸手从盒中拈起贴纸,仔细比对后,将其稳稳贴在认同的区域。红色贴纸渐渐在“支持网络曝光”一栏聚成小片色块,黄色贴纸则在“需谨慎使用”的选项旁慢慢铺展。
游客在展板上贴贴纸
一位背着相机的中年男士驻足了许久,他先是看着展板上的各种家暴案例以及是否赞成用网络曝光维权的问题,然后转向一旁的实践队队员展开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家暴的受害者,多数还是女性吧。网络确实能让她们的声音被听见,算是维权的一条路。但要说主要途径,恐怕还不够。”他顿了顿,指尖点了点贴纸盒,“终究得靠家里人清醒点,社会多些支持,学校早点教孩子分辨对错,政府的法律和救助能跟上,这些攥在一起,才是真的有用。”
实践队队员采访摄影大哥
(二)街头采访:字句之间,暗藏心声
为了更广泛地收集大众的意见,实践队队员走上街头,进行了一场反家暴主题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对家暴定义的理解、家暴的主要群体、身边是否存在家暴现象、遇到家暴时的应对方式等。
在热闹的商业街,队员向过往行人发放问卷。大部分人都非常配合,认真填写问卷,总共获得了70份纸质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若干的网络问卷调查结果,通过这次问卷调查,队员们发现虽然大家普遍认为家暴是不对的,但在具体认知和应对方法上,还存在很多不足。
结语
“反家暴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每个人参与。”实践队队长表示。拨出的每通电话,不只是核实案件的工具,更是在为“改变”搭一座桥。有的桥通向挣脱恐惧的勇气,有的桥连着重新生长的爱。反家暴这条路,原来藏着这么多等待被听见的微光。
中量大实践队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他们以电话为纽带,传递温暖与希望,成为反家暴工作中一抹亮丽的青春底色,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携手社会各界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构建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张艺萱 周王帜 罗晓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