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年大学生赴珠算博物馆领略非遗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25-08-11 15: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4.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综合资讯

为近距离感受中国珠算的独特魅力,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千年演变过程,2025年6月28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雅韵染九州,文脉灌云川”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中国珠算博物馆”进行相关非遗实践调查。

图为中国珠算博物馆。汪洁钰 供图

步入展厅,一座由3.2万颗红木算珠组成的巨型算盘墙率先映入眼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依次参观了"历史溯源""算具琳琅""科技融合"等主题展区。明代象牙算盘、清代银质戒指算盘等珍贵展品,让队员们惊叹于古人"运筹帷幄"的智慧。

关于珠算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呢?讲解员回答了队员们的困惑。中国珠算是人类代表作名录,也是中国第三十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精神在于“实用主义”和“灵活变通”。珠算是一种计算的方法,珠算的工具是算盘,这是古代常见的一种工具,也是中国古代人民独特的一种智慧和思维方式。它不仅帮助人们解决了一些基础的数学问题,也推动了珠心算长久发展。

在珠算史厅中央,明代珠算宗师程大位的半身铜像格外醒目,高冠炯目,长须垂胸,展现出这位《算法统宗》编纂者的睿智风采。展厅楹联“指间运筹千年算术通今古,玉盘珍珠华夏文明耀乾坤”,以十四字浓缩了算盘在中华文明中的枢纽地位。二楼精品厅入口处,“黄河珠韵”铜雕镌刻着李白诗句,引导观众进入算盘的奇幻世界。相邻的八卦算盘区更令人称奇,玉质八角算盘暗合《周易》数理,银锁算盘寄托平安祈愿,印证了“算盘不仅是工具,更是文化载体”的展陈主题。

图为馆内“珠算三杰”雕塑。汪洁钰 供图

队员们又询问道:博物馆在珠算非遗保护工程中,采取了哪些既保留传统又符合现代需求的创新?“与青少年主要是社交活动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珠心算的教育。截止到目前,南通有27所小学在进行珠心算的推广普及,让珠心算融入到数学课中。此外,我们还选取优秀的小朋友参加各级各类全省乃至世界级的比赛,3次获得过世界比赛冠军,6次获得全国比赛冠军。”讲解员的耐心解答,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珠算文化在当代的创新传承。那些上下翻飞的算珠,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出的火花,照亮了非遗传承的新路径。据统计,中国珠算博物馆年均开展非遗研学活动230场,惠及青少年超5万人次。在这里,每颗算珠都是文明的种子,每一次拨动都在为未来播种。珠算博物馆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古老的智慧持续为现代人提供解题思路。

图为线下实践队员合影。高佳 供图

参观后,队员们逐渐认识到非遗“活”在当下,与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非遗项目的展示,是将无形的、长期的文化传统,通过可理解、可感知的方式呈现出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人们的集体记忆、经验智慧、共同情感,让其“活下来’’,需要焕发新彩。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如创新互动形式,沉浸式展示、线上直播等探索,才会觅得新知音。

此次参观珠算博物馆,不仅让队员们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大家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未来,期待更多人能够走进非遗世界,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遗传承保护,为我们留下一个了解历史、回望过去的窗口,更为砥砺前行提供精神动力。(投稿: 汪洁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