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翼,共赴成长之约
1.晨曦微露:奔赴最后的约定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轻拂过志愿者们的脸庞,为这场即将落幕的三下乡实践画上温柔的序曲。在晨光与闹钟的交织催促中,志愿者们早早起身洗漱,奔赴集合点。第一班车缓缓停靠时,仍有几位伙伴尚未抵达——朝学校方向望去,承载着岁月沉淀的西门处,三道身影正带着少年人的蓬勃与急切狂奔而来。虽步履匆匆,眼底却闪烁着对最后一天的期待,终是赶上了班车,一同驶向那个盛满欢笑与回忆的熟悉大院。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合影留念
2.课堂赋能:以整理为基,植未来之序
上午的时光,在生动的课堂中铺展开来。翻转讲师郑红艳带来《爱整理,向未来》主题课程,以“我的空间我做主,整理收纳翻转小课堂”为核心理念,引导孩子们学习管理个人空间。她援引“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古训,告诫孩子们整理习惯对成长的深远意义;又以“我是小小翻转师,上课眼睛看老师”的互动口令,既点燃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也巧妙维护了课堂秩序。
课程聚焦日常整理技能,以毛巾收纳为切入点,示范了两种实用方法:其一为“对折,对折,再对折”的口诀式折叠法,将毛巾化为整齐小块;其二为“小书本”造型折叠步骤,清晰易懂。在此基础上,郑老师进一步类比推广,引导孩子们将方法迁移至床单、被子等生活用品的整理中。课间茶歇的美味补给后,课程又针对上衣与袜子的收纳进行专项指导,让孩子们在实操中深化理解。志愿者们全程积极配合,以自身行动为示范,细致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状态,确保知识能真正转化为技能。
图为讲师给孩子们讲述日常整理技能
3.戎光分享:以青春为笔,书家国情怀
课堂之后,一位在役军人的分享为上午的时光注入了厚重的家国底色。他通过一张张纪实图片,将鲜活的军旅生活铺展在孩子们与志愿者眼前,让大家直观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心底的爱国之情悄然涌动。随后,他带领孩子们体验军队停止间的基础口令与动作,“敬礼”“向右转”的指令铿锵有力,孩子们专注执行的模样里,藏着对纪律的敬畏与对家国的认同。志愿者们也在这熟悉的场景中重温军训记忆,感慨万千。
“爱国不必皆从军,当下潜心向学,未来躬身做事,皆是对社会的贡献。”军人的分享平实而深刻,让孩子们明白,爱国是融入日常的坚守,是脚踏实地的成长。欢声笑语中,上午的时光在家国情怀与青春共鸣中悄然流淌。
图为孩子们与在役军人进行互动
4.午后赛场:以运动为桥,绘欢乐画卷
午后,阳光似懂人意般隐入云层,为篮球场上的互动让出一片清爽。志愿者与孩子们的嬉笑打闹声洒满球场,每一次篮球入网,都伴随着“好球!”“再来一个!”的欢呼与鼓励。这份毫无保留的肯定,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满满的情绪支撑,更让他们在一次次投篮中愈发自信阳光——汗水在球场上肆意挥洒,笑容在阳光下尽情绽放,运动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将欢乐的瞬间定格成最生动的画面。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进行互动
5.温情别绪:以心意为证,存时光印记
快乐的喧嚣渐歇,离别的时刻悄然来临。教室里,当一个个稚嫩的名字被轻声念出,志愿者们捧出了精心准备的礼物:有贴心的零食饮品,有新奇的玩具文具,更有沉甸甸的亲笔信——信纸上,既有对孩子们数日成长的欣慰,更有临别时难以言说的不舍。每一份礼物都精准送到孩子手中,每一份心意都承载着跨越十天的情谊。
图为孩子们在认真听讲
礼物派发完毕,志愿者与孩子们相拥的身影、灿烂的笑脸,被相机定格成永恒的瞬间,成为彼此记忆里最温暖的注脚。孩子们离开后,支书、主任等领导向志愿者们致以诚挚感谢,并颁发锦旗与奖状,见证这段共同成长的旅程。随后,志愿者与董主任、霞姐围坐一起,为十天的实践画上句点。总结会上,“感谢”“感动”“感染”三个词成为共识:感谢给予实践机会的每一位支持者,感动于每日可口的饭菜与孩子们纯粹的笑容,更被彼此间双向奔赴的真诚深深感染。
最后,《感恩的心》中“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的旋律与《朋友》里“朋友一生一起走”的歌声交织,在欢声笑语与脉脉温情中,这场以爱为名的三下乡实践落下帷幕。而那些共同经历的时光,早已化为种子,在彼此心中,悄然生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善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