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7日讯(通讯员 钟凯龙 王炽彪)7月20日至28日,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星火仁化”基层服务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赴仁化县城口镇多地开展为期9天的乡村公共服务,围绕红色文化传承、基础教育振兴和基层治理赋能三大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为广东“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赋能增效。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依托“数字+”,让红色文化传承更加扎实
实践团紧紧围绕“粤北老区 红色城口”这一鲜明的地域特征,在当地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恩村红色革命旧址,赴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城口红军街(正龙街)等地开展现场教学并拍摄网络微课 以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图为实践团与恩村小学学生开展红歌联唱快闪活动
在恩村小学,实践团开设国旗护卫课、音乐党课等专题课程,共同开展升国旗和队列展示活动,组织开展红歌联唱快闪并摄制成微视频,让大小学生同上一堂“音乐思政课”,引导全体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不断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警校姓‘党’,政治建校是学院的优良传统和鲜明底色,我们也希望将这种对党和国家的强烈情感带给小朋友。”实践团指导老师李运兰说,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本身就是一堂生动大思政课。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场馆讲授思政微课
在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和城口红军街,李运兰、钟凯龙分别开展现场教学,为实践团成员讲述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过境仁化的革命历史,阐述仁化在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实践团成员王炽彪、徐浠桐分别在两地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并摄制网络微课2部,进一步讲述好、传播好仁化革命历史故事,让红色记忆永不褪色。
图为实践团拍摄红色微电影剧照
“护粮就是护命,保粮仓就是保家乡。”“很好,下一个镜头。”在恩村多处红色革命遗址,由实践团成员撰写剧本和分镜头脚本的微电影《红布条——粮仓保卫战》正在拍摄,影片以五卅运动爆发为背景,讲述农村青年受先进革命思想的影响奋起反对反动军阀,守护粮仓的保卫行动,以此纪念五卅运动爆发100周年,让学生在艺术演绎中学史明理。
聚焦“素质+”,让村小教育发展更具活力
你们每年暑假来村里支教,是我们和孩子共同期待的,接到学校通知后,我第一时间给孩子报名。”在学生梁义恒家中,实践团成员与家长拉家常,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假期安排,介绍孩子在暑期学堂的学习表现……学生家长梁先生点赞“星火”暑期学堂和学警,认为暑期学堂的开设让孩子长见识,学习到课本外的知识。
图为学员们在暑期学堂开设的手语操
课上学习互动今年,实践团继续开设2025年“星火”暑期学堂,根据前期与恩村小学的沟通和往年经验,开设了覆盖爱国主义教育、艺术启蒙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及禁毒宣传、团体心理辅导等领域的10余门课程,累计开课60学时,服务超450人次,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进课堂。与此同时,实践团积极联系爱心公益组织,为暑期学堂的学员捐赠一批爱心学习物资,为乡村儿童带去知识与欢乐,为村小教育发展增添动能,助力仁化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为学员们在暑期学堂开设的演讲与口才课程
课上学习互动“星火”暑期学堂通过送教下乡赋能学生成长成才,是学院帮扶仁化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项目的创新形式,进一步擦亮学院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四年来,学院师生先后有近60人次前往恩村小学支教,通过不断创新课程设计、强化实践互动,切实提升支教实效,持续为当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智力支撑与实践支持。
围绕“专业+”,让基层治理工作更为有效
根据“当地所需+院校所能”的服务原则,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和街头巷尾开展“百千万工程”政策宣讲和调研工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赋能增效。
图为实践团开展“我和民法典合张影”主题普法活动
“民法典就是国家给予我们的‘护身符’,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服务期间,实践团通过入户宣讲、街头普法的形式,广泛开展“我和民法典合张影”主题普法宣传活动,每到一处,实践团成员便拿起宣传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民法典的基本常识,以及民法典颁布实施五周年以来助推法治中国建设的丰硕成果,为村民提供简单的法律咨询服务,引导村民知法、守法、懂法、用法。
图为实践团指导老师钟凯龙为学生开展禁毒宣传
在恩村小学,实践团指导老师钟凯龙面向实践团成员和恩村小学学生开设禁毒宣传专题讲座,围绕“成长不‘毒’行 未来更可期”这一主题,从“何为毒品”“毒品何危”“如何拒毒”三个方面,介绍了毒品的类型、危害以及拒毒办法,引导学生提高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让大小学生同上一堂禁毒课,守护学生身心健康。“禁毒普法工作,是司法警官类院校不可缺位的专业担当,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钟凯龙表示,依托院校特色和专业优势广泛开展禁毒普法工作,将更加有力地为基层治理提供法治支撑和更多新的有效范式。
图为实践团帮助村民抢晒花生并宣讲“百千万工程”政策
据了解,实践团连续四年扎根仁化开展结对合作,为仁化基础教育发展、红色文化承扬和基层治理创新注入高校智慧和青春动能。相关活动受到当地干群的一致好评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更好地传播了“百千万工程”的仁化故事、仁化声音和仁化经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钟凯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