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7日讯(通讯员 曾海滢、陈俊好、苏心怡)云浮市大江镇的山坳里,一缸缸豆豉在阳光下晾晒,表层泛着干爽的光泽,一缕自清代延续至今的醇厚香气漫过山野。为了探寻这缕香背后的传承密码,2025年7月,东扬队调研团走进大江镇,聚焦当地豆豉产业展开调研。此行,团队有幸采访到非遗传承人黄山雄、黎海泉和何泽婷,发现他们的故事远不止“用双手做豆豉”这般简单。
黄山雄:手艺要守,但绝非固守
作为第二代传承人,黄山雄的日常总与黄豆、陶缸为伴。指尖捻豆辨饱满,掌心贴缸测温度,这双曾攥着锄头承包村里60多亩土地的手,如今仍在晒场上翻动着数十万斤豆豉。
图为黄山雄女士在晾晒黄豆 樊颖妍 摄
她对原料的筛选标准近乎严苛。早年自种黄豆时,瘪粒、虫蛀者绝不入缸。后期村里土地承包政策调整,虽不再种地,收农户黄豆时颗颗过手的规矩始终未变。黄山雄认为,做豆豉的人先得懂豆子。她着重指出大江红壤种出的黄豆,蛋白质含量比别处高两个点。除了极高的营养价值,她也多次提及,只有本地水土滋养的黄豆才能酿出独有的鲜甜,也感念政府持续推广大江豆豉,让这门手艺能在政策的扶持下往外走。
图为工作人员挑选黄豆 陈江涛 摄
但黄山雄的“守”里,又藏着通透。儿子黎海泉幼时学翻缸,磨出水泡时直言想放弃。她不强迫不挽留,只说手艺是条路,得自己愿意才走得远,逼着做,就是把活手艺做成死规矩。可如今每当黎海泉在厂里研究新配方,她总会默默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冷不丁提醒两句。那些老规矩,早已用岁月的重量压进了心里,而黄山雄守规矩却不固执的智慧,也成了大江豆豉传承的一块基石。
图为工作人员在铺平豆豉 樊颖妍 摄
黎海泉:老工艺要守,但步子得往前迈
接过接力棒的黎海泉,手上多了些新痕迹。既有翻缸时磨出的茧,也有操作质检仪器时留下的印记。他笑说母亲曾评价他的手,一半老茧一半新痕,而在他看来,老茧是手艺人的本分,新痕是守艺人的责任。作为大江豆豉非遗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他认为,守艺不是守着老法子不变,而是守着老法子里的“讲究”。
图为队员们采访第三代传承人黎海泉先生 陈江涛 摄
这份“讲究”藏在细节里,是对工艺的较真近乎苛刻。选料只收大江镇农户的黄豆,本地的豆配本地的山泉水,发酵出来的香才正;豆豉要经两次发酵,第一次让黄豆从硬变绵,温度必须卡在28℃到30℃;第二次让风味从生变醇,必须等正午太阳把表层水分晒透,只有干爽的豆豉才留得住鲜,而机器是无法烘出来的。他常说,手艺人的本事,就是把老天爷的力量用到位。
图为工作人员展示蒸熟之后进行发酵后的豆子 陈江涛 摄
但黎海泉不困于传统。针对年轻人不爱做饭的习惯,他带团队试了数十次,研发出开罐即食的豆豉酱,既便捷性,又不能丢了发酵的醇厚。直播浪潮涌来,他不拍精致包装,而是把镜头架在晒场边,专拍工人赤手翻缸、陶缸冒泡的场景。他希望全国网民看到的不是产品,而是过程。只有看到工艺,才懂这罐豆豉里的每一口香都来之不易。
图为工作人员翻转第一次发酵后的黄豆 陈江涛 摄
最让人动容的是他对共享的理解。曾经自家管理的豆豉基地,如今交给村民打理,每周他都会去指导辨别发酵的“黄金期”。他认为,守艺不是占山为王,而是把根须扎进土里,让它长出一片林。黎海泉还与广东农科院合作,一同研发桑果豆豉酱,让老工艺跟新科技撞出火花。样品已做出许久,但至今仍未上市,只因他坚持试吃半年以上,确保风味的留存度和安全性,这便是手艺人的本分。
图为队员们观看筛选黄豆的过程 李思彤 摄
何泽婷:他守着手艺,“我”守着他和这缕香
何泽婷,是传承里默默发力的“隐形翅膀”。作为丈夫最默契的搭档,在黎海泉忙着跑原料、盯生产时,她扛起了直播的担子。镜头里,她不刻意吆喝产品,只站在大缸旁着重解释工艺的核心步骤。有网友质疑“无防腐剂能放半年”,她特意拍视频记录全程,从黄豆泡发、蒸煮、发酵,乃至晾晒。她点明原理,豆豉得以长期保存,关键在于太阳晒透豆子以减少水分,从而抑制细菌滋生。这是老祖宗的智慧,也是守艺人的底气
图为队员采访何泽婷 陈江涛 摄
队员问及她,跟着丈夫守在大山里是否值得。何泽婷往晒场那头望了望,指着晒场边的家笑道,孩子在院里玩,丈夫在缸边忙,而她镜头前讲,手艺就这样代代相传,感觉十分踏实。风穿过晒场,带来豆豉的香,也带来她轻轻的感慨,守艺人守的不只是手艺,也是一家人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图为何泽婷筛选黄豆 陈江涛 摄
从黄山雄对承技艺的“守”,到黎海泉拓新路的“创”,再到何泽婷默默支持的“暖”。这三人以不同姿态坚守的这缕长久香气里,有百年工艺的厚重,更有传承的温度。他们是手艺人,亦是守艺人。而所谓的“守”,从来不是把手艺锁进玻璃柜,而是让它在一代代人的掌心,长出新的枝丫。这是大江豆豉传承故事的启示,也是调研团在日后行动中的明确方向。未来,调研团将持续贯彻守核心、变形式的活态传承模式,用大众听得懂的语言讲透、讲清,让更多非遗在时代土壤中焕发新生。
图为队员们与豆豉厂工作人员交谈 樊颖妍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海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