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作为中国的传统技艺,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湘西蜡染的图纹独具民族特色,象征着苗族人民对天地自然的崇敬与质朴的情感。随着湘西蜡染的不断进步,它逐渐成为世界了解湘西、认识凤凰的重要窗口。
7月12日下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非遗调研团队前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凤凰古城的蜡魂艺术馆,与湘西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曜老师的弟子——刘东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团队成员亲眼目睹了蜡染的制作过程,了解到其独特技艺,调研了荆楚文化与湘西蜡染的紧密联系,深刻感受到蜡染技艺的独特魅力及其在当代传承中的艰辛。
团队初抵蜡魂艺术馆,便被这座隐匿于小巷中的艺术殿堂所震撼。艺术馆门口,一座蚩尤雕像庄严肃穆,令人敬畏。蚩尤作为苗族的祖先,王曜老师坚信,在先祖的庇佑下,蜡染技艺必将发扬光大,赢得更多人的喜爱与关注,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刘老师引领队员们参观了蜡魂艺术馆,馆内陈列的蜡染作品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队员们叹为观止。作品以蓝白两色为主调,蓝色如深邃夜空或清澈湖水,白色似飘逸云朵,蓝白相间,清新素雅,虚实变化,交相辉映,营造出宁静、质朴的氛围。
▲图为蜡魂艺术馆中的蜡染作品。
在采访过程中,刘老师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蜡染的制作流程。首先,传承人将脑海中的图案通过画稿呈现于画布上,实现现实与理想的交融。随后,师傅用蜡刀沿着画稿线条涂抹融化的蜂蜡,待蜡凝固后,将画布浸入充分搅拌的蓝靛染料中,以达到理想的上色效果。在浸染过程中,蜡自然龟裂,形成独特的“冰纹”,被视为蜡染的“灵魂”。冰纹如冰花绽放,又似蛛丝蔓延,每一道纹理都独一无二,为作品增添自然灵动的美感。待一段时间后,将布捞出,置于100度的沸水中煮2-3分钟进行脱蜡,当蜂蜡脱落,画布留白显现,赋予作品新的生命,与古典水墨画中的留白异曲同工。最后,将染布晾晒,便成就了一幅精美的蜡染作品。
▲图为非遗传承人王曜老师的弟子刘东老师正在进行蜡染制作——上蜡。
蜡魂艺术馆中的蜡染作品多取材于自然元素和民间纹样。楚文化中“信巫鬼、重淫祀”的文化特质,以及对自然、神灵的敬畏观念,通过迁徙、贸易等方式渗透到湘西各民族中,在如今的湘西蜡染中亦有所体现。
▲图为王曜老师作品——《梦想锦绣》部分。
如今,湘西蜡染正踏上传承与创新的征程。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若要实现更佳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推动其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老一辈手艺人坚守“慢工出细活”的准则,一笔一划细致勾勒初心;而年轻一代则勇于尝试,将现代审美融入传统纹样,使蜡染从服饰、布艺拓展至文创、家居领域,甚至亮相时装周的舞台。这种跨时代的碰撞并非对传统的背离,而是为古老技艺注入当代新生的活力,让更多人领略其美、爱上其魂。
▲图为“拾遗楚韵·启为创新”团队成员与刘东老师的合影。
团队成员们坚信,湘西蜡染以蜡为墨,细腻而灵动;以刀为笔,精准而有力,一笔一划间,书写着蜡染技艺的无穷魅力。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承载着湘西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以其独特的蓝白色彩,展现出一种别样的艺术风采。湘西蜡染定能让世界感受蓝白艺术的独特魅力,体会其中蕴含的质朴情感。相信在未来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湘西蜡染这一传统技艺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兴宸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