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箱里的乡村振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07 23: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段柯妤 伍崇文   阅读 8.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晨露还挂在油茶花瓣上时,村支书的胶鞋已踩出一串泥印。"跟我来,老张的蜂场藏在云雾最厚的山腰。"他话音未落,一阵密集的嗡嗡声便从竹林深处漫出来,像谁在耳边摇响了无数只银铃——这是我们数智人居志愿服务队在曹家村探访养蜂基地的清晨,也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听见乡村振兴的"心跳"。

一、蜂箱里的生态哲学

三十排蜂箱沿着等高线排开,像给青山系了条琥珀色的腰带。张文仲掀开箱盖的瞬间,阳光恰好刺破云层,数万只工蜂振翅的光晕里,我看清了蜂脾上镶嵌的蜜囊——那些晶莹的琥珀色颗粒,每一颗都凝结着湘西的晨雾与野花。"你看这扇风的工蜂,"老张粗糙的手指悬在蜂群上方,指节上还留着被蛰的红肿,"它们扇动翅膀不是乱忙,是在调节箱内温度,比空调还精准。"

他蹲在蜂箱旁给我们讲"分蜂":当一个蜂巢的蜜蜂超过五万只,老蜂王就会带着一半工蜂另寻新家。"就像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但总会有人留下守着祖业。"这话让我突然明白,所谓生态平衡,从来都藏在这些最朴素的生存智慧里。团队的笔记本上很快记满了关键数据:每箱蜂年产蜜30斤,最多能带动3户农户增收,而曹家村现有的87箱蜂,还远远没达到山林的承载极限。

二、古法里的坚守

张文仲的蜂蜜从不用滤网,瓶底沉着细密的花粉粒。"超市里的蜜看着干净,其实都经过高温浓缩,营养早跑没了。"他拧开玻璃罐的瞬间,带着野花气息的甜香突然炸开,惊得旁边竹筐里的雏鸡扑棱棱飞起。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说起祖辈传下的养蜂经时,眼睛亮得像淬了蜜:"我爷爷说,取蜜不能超过蜂巢的三分之一,得给蜜蜂留够过冬的粮食。"

仓库角落里堆着十几个老式木桶,树皮早已被蜂蜡浸成深褐色。"这是'土养法',让蜜蜂自己筑巢,虽然产量低,但蜜里带着木桶的木香。"他用指甲刮下桶壁的蜂蜡,凑到鼻尖轻嗅,那虔诚的模样,仿佛在触摸时光的纹路。当团队里学食品专业的小李提出可以帮忙做检测报告时,老张突然红了眼眶:"要是能证明我的蜜是纯的,我爹在地下也能瞑目了。"

三、直播间里的新篇

直播架支在蜂场最高处时,山风正卷着云雾掠过油茶林。"家人们看这里,"队员小陈举着镜头对准正在取蜜的老张,"张大哥现在割的是'封盖蜜',只有完全成熟的蜂蜜才会有这样的蜡盖。"屏幕上的点赞数像蜜蜂归巢般密密麻麻涌来,有网友问蜂蜜是否加了糖,老张干脆舀起一勺直接往嘴里送:"你们尝尝就知道,真蜜是会挂丝的。"

那场直播持续了两个小时,预售的500瓶蜂蜜被抢订一空。当老张看着手机上不断跳动的订单时,粗糙的手掌在裤腿上蹭了又蹭。"我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城里人想买我的蜜。"他突然转身往屋里跑,回来时抱着个褪色的蓝布包,里面是他父亲1987年获得的"养蜂能手"奖状。"这奖状总算能派上用场了。"他把奖状小心翼翼地摆在镜头前,阳光穿过奖状上的折痕,在蜜罐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下山时,老张非要往我们背包里塞蜂蜜。玻璃瓶碰撞的脆响混着远处的蜂鸣,像一支轻快的歌谣。我望着车窗外渐暗的山林,突然想起张文仲说的那句话:"蜜蜂酿蜜要采遍百种花,乡村振兴也得把老法子和新路子捏在一起。"或许这就是三下乡的意义——我们不仅是来记录故事的,更是要成为那个搭桥架梁的人,让这些藏在深山里的甜蜜,能顺着数智化的脉络,流进更广阔的天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段柯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8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