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店社区王圩社居:校地联建“中医夜市”把健康送到家门口

发布时间:2025-08-07 23:2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丁阳阳 范恒哲 付挺远 张永琪   阅读 832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丁阳阳 范恒哲 付挺远 张永琪)夏日傍晚的微风中,带着艾草清香的暖流在磨店社区王圩社居的广场上涌动。7月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党委与磨店社区王圩社居携手打造的“校地联建颂党恩,中医夜市薪火传”主题活动热闹开场。这场将中医药服务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的“夜市”,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三甲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更让岐黄文化在烟火气中浸润人心。

图为吴生兵教授为居民提供义诊服务。丁阳阳供图

义诊现场暖人心,仁心仁术护安康。傍晚六点不到,社区广场上的义诊摊位前就排起了长队。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中心主任朱才丰、第一附属医院推拿二科副主任胡吴斌、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副所长吴生兵等专家刚一落座,便被居民们围拢起来。“专家,我这膝盖疼了好几年,阴雨天更厉害,您帮看看?”“最近总失眠,能不能用中医调理调理?”面对居民们的咨询,专家们耐心细致地逐一问诊,通过望闻问切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合生活习惯给出个性化健康指导。

诊疗区里,银针轻捻、推拿有度,专家们现场施展针灸、推拿、耳穴贴压等特色疗法,为居民缓解颈肩腰腿痛、失眠、消化不良等常见病症。刚接受完推拿治疗的居民直叹“肩膀轻松多了”,体验耳穴贴压的阿姨笑着说“头晕感减轻了不少”。青年学子们则在专家身旁忙碌,协助记录健康信息、讲解养生知识、发放健康手册,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能力,在实践中感悟“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从傍晚到入夜,排队的居民始终络绎不绝,专家们全程保持专注,用专业与耐心回应每一份期待。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居民进行耳穴贴压。张永琪供图

便民服务获点赞,文化传承接地气。“年纪大了,去医院挂号排队太折腾,今天专家到家门口坐诊,不仅看了病,还学到了实用的养生方法,这样的‘夜市’比逛集市还值!”一位刚完成诊疗的居民代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活动中,除了专家义诊,现场还设置了中医药文化展示区,通过图文展板普及夏季养生知识,发放的中药香囊散发着驱蚊辟邪的天然药香,让居民在等待间隙也能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这种将医疗服务与文化传播相结合的“夜市”形式,打破了传统义诊的严肃氛围,让居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健康服务、了解中医药知识。社居工作人员表示,活动前通过社区微信群、公告栏等渠道预告后,居民报名十分踊跃,不少人带着家人邻里一起来参与,现场参与人数远超预期。

校地共建聚合力,岐黄薪火向未来。此次“中医夜市”的成功举办,是校地组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生动实践。通过组织联动,高校的专业资源与社区的服务需求精准匹配,既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又为青年学子搭建了实践锻炼的平台。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王圩社居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定期开展专家义诊、健康讲座、文化体验等活动,让“中医夜市”成为常态化服务品牌。

从课堂到社区,从理论到实践,“中医夜市”不仅是一场健康服务的便民行动,更是一堂鲜活的“大思政课”。青年学子在服务基层中深化了对专业价值的认知,在与居民的互动中坚定了服务人民健康的初心。未来,安徽中医药大学将持续深化校地联动,让中医药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让青春力量在服务民生中绽放光彩,用实际行动书写“传承岐黄薪火,守护百姓安康”的责任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范恒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