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为笔绘振兴 青春聚力助农兴

发布时间:2025-08-08 00:5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雨晨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2025年8月5日,曲阜师范大学“星火电商 筑梦振乡”实践队走进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开启为期十天的农村电商调研实践活动。冯卯镇依托当地优质的山楂、板栗等农产品资源,近年来逐步探索电商销售路径,实践队通过田间走访、电商培训、直播带货等形式,深度探寻当地农产品与电商融合的痛点与突破点。

穿行于冯卯镇的山间梯田,饱满的山楂果挂满枝头,农户们正忙着采摘分拣。在镇里的农产品合作社,分拣、包装流水线有条不紊地运转,但负责人李大哥却面露愁容:“咱们的山楂酸甜度适中,口感也好,可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线下收购价压得低,想做线上又摸不着门道。”实践队调研发现,像李大哥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当地多数农户面临着电商运营人才匮乏、包装设计简陋、物流成本偏高等问题,优质农产品“出山难”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瓶颈。

图为实践队员调研农产品销售困境。张高齐 供图

在对当地十余家开展电商业务的农户和合作社走访后,实践队发现诸多共性问题:部分网店产品图片模糊不清,仅用手机随意拍摄;详情页仅标注基本规格,缺乏产品生长环境、营养价值等深度内容;直播时多为简单吆喝,未能展现农产品的特色与故事。此外,由于地处山区,冷链物流覆盖率低,生鲜农产品损耗率高达15%,物流成本占比超过售价的20%,严重影响了产品竞争力。

为破解这些难题,实践队迅速行动起来。在冯卯镇文化广场搭建临时直播间,队员们化身“助农主播”,带着镜头走进山楂园,记录从采摘到筛选的全过程,向网友展示“生态种植、手工分拣”的细节。直播中,队员们邀请当地农技员讲解山楂的种植技巧,还现场制作山楂糖葫芦、山楂汁等美食,让观众直观感受产品的品质。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实践队量身定制了改进方案。在包装设计上,结合枣庄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和冯卯镇山水风光,设计出兼具地域特色与保鲜功能的礼盒包装,突出“山亭山楂”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优势;在品牌建设方面,建议整合散户资源,打造“冯卯山珍”区域公共品牌,统一质量标准与包装形象,避免低价竞争;在渠道拓展上,提出“多平台联动”策略——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农产品生长vlog和美食教程,在拼多多、淘宝等平台优化店铺页面,突出性价比与产地直供优势。

实践队还注意到,当地农产品多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较低。队员们查阅大量资料后,整理出《农产品深加工指南》,建议合作社引进山楂糕、板栗酥等加工设备,开发即食型产品;针对年轻消费群体,设计“一人食”小包装,搭配“办公室零食”“追剧搭档”等场景化营销文案,提升产品吸引力。

考虑到当地农户电商知识薄弱,实践队编写了《农村电商入门手册》,内容涵盖网店注册、图片拍摄技巧、客服沟通话术等实用知识,并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录制教学视频,方便农户随时学习。此外,队员们还开展了三场电商培训课,从基础操作到进阶营销,手把手指导农户掌握线上运营技能,现场解答“如何提高复购率”“如何处理售后纠纷”等问题。

离开冯卯镇前,实践队与镇政府签订了长期帮扶协议,计划定期派遣队员返乡实践,协助完善“冯卯山珍”电商平台建设。队员们还约定,返校后将通过校园义卖、社团推广等方式,持续为当地农产品拓宽销路。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在田间地头锤炼了本领,更用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值得关注的是,冯卯镇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和民俗文化,实践队计划后续将“电商+文旅”纳入帮扶内容,通过直播展示山楂采摘节、民俗表演等活动,实现“线上种草、线下消费”的双向赋能,为乡村振兴开辟更多元的路径。(通讯员 王雨晨)

图为实践队全体成员合照。刘钊瑗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雨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