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陈燕榕 沈憶梦)近日,广州华商学院薪传启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稔岗社区,开设非遗竹编、伞艺、声乐等“传统+创新”复合型美育课程,以“行走的课堂”为载体,让社区孩子在实践中触摸传统文化脉络,激活传承密码。
非遗竹编:指尖编织千年技艺
竹编课堂上,突击队队员介绍道,竹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古人“天人合一”的造物智慧。随后,队员们手持细竹条示范着“挑一压一”竹编小船的制作诀窍。孩子们专注地学习队员们的动作,稚嫩的手指在竹篾间穿梭。从生疏到熟练,片刻间,一只只带着竹香的小船便在桌上排开——有的船身圆润,有的船头翘起,每一件作品都藏着孩子们的巧思。课堂上孩子们的互助氛围更显温暖,彼此之间互相协作,细小的竹条成了连接友谊的纽带,让非遗传承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图为突击队队员熊芯怡、蔡慧婷带着孩子们进行竹编小船(陈小熳摄)
童趣伞艺:彩纸裁出夏日奇思
伞艺课堂上,孩子们遵循“折、压、剪、裁”四步法有序进行。以白纸为骨架、彩纸作伞面,任想象在方寸间泼墨。当“夏”意撑开,一把把斑斓彩虹伞悄然绽放。小小伞面,承起了蝉鸣与云影,更流淌着孩子们肆意挥洒的童趣。
图为突击队队员林可怡带着孩子们裁剪彩纸(陈小熳摄)
双语声乐:歌声厚植家国情怀
“永远的紫荆花,在爱之下……”歌舞班的教室传来合唱声。队员们先以音阶练习打开孩子们的嗓音,再用“集体吟唱——分组共演——要点讲解”的递进式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攻克《紫荆花盛开》的双语演唱的难题,从粤语的深情款款到普通话的流畅自然,孩子们在反复练习中逐渐领会歌词里的家国深意。当整齐的歌声响起,旋律里不仅有童真,更有对文化认同的感知。
图为孩子们正在看歌词(熊芯怡摄)
此次美育课程是广州华商学院薪传启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深入基层,扎根稔岗”,以美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从竹编的经纬传承到伞艺的灵动呈现,从歌声的情感共鸣到爱国情怀的深厚沉淀,每一项活动都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孩子们的课堂生活,为乡村美育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江子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