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上的政策课

发布时间:2025-08-07 23:5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段柯妤 伍崇文   阅读 2.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晨雾还没散尽时,我们已踩着露水往邻村赶。湘西的山路像拧着的麻绳,青石板被百年脚步磨得发亮,路边野菊沾着水汽,把黄澄澄的香氛揉进风里。作为三下乡队伍的队长,今天的任务是到曹家村周边几个村寨做政策调研,却没料到会在山路上开起一场特殊的“宣讲会”。

路过半山腰的晒谷坪时,几个捶打油茶籽的老人叫住了我们。穿靛蓝土布的田大爷直起腰,竹槌往石臼上一磕:“小同志来得正好,你们说说这低保是咋回事?为啥李家婶子每月领三百,我家小子才得两百?”他手掌布满老茧,指甲缝里嵌着茶籽的褐色汁液,问话时眼里满是困惑。

石碾子旁的刘奶奶凑过来,围裙上还沾着米糠:“可不是嘛,村头王老五手脚利索,倒能领钱;我家老头子瘫在床,咋就评不上?”阳光穿过她银白的发丝,在布满皱纹的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周围很快围拢了十几个村民,背着背篓的妇人、抽烟袋的老汉,七嘴八舌的疑问像山溪般涌来。

我们赶紧把折叠桌支在老槐树下,从背包里掏出政策手册。我指着手册上的分级标准解释:“大爷大妈您看,低保是按家庭人均收入算的。有重病、残疾的家庭,核算时会扣除医疗支出;像王大哥家虽然看着利索,但他要供三个学生,算下来人均收入其实更低。”队员小陈打开手机,翻出民政部的核算公式给大家看,屏幕在阳光下泛着白亮的光。

田大爷蹲在地上,手指在泥地上画着自家的收支账:“我家小子在镇上打零工,时有时无,这咋算?”我接过他手里的竹枝,帮他把季节性收入折算成月均数值,当算出的结果刚好卡在二类低保线时,老人突然拍了下大腿:“原来如此!我还以为是干部偏心呢。”

日头爬到头顶时,晒谷坪上的人越聚越多。有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媳妇红着脸问:“我家刚添了双胞胎,能申请临时救助不?”我们找出湘西州的最新政策,指着“多孩家庭专项补贴”条款给她看,她怀里的婴儿突然咯咯笑起来,口水沾湿了政策手册的纸页。

离开时,刘奶奶硬塞给我们几个热乎的蒿子粑粑,糯米香混着艾草味在舌尖散开。田大爷扛着竹槌送我们到山口,指着远处云雾缭绕的村寨说:“你们该去那边也讲讲,好多人都揣着糊涂账呢。”山风掀起他的衣角,露出腰间别着的老旧烟袋,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像村民们忽明忽暗的心事。

回程的路上,我望着层层叠叠的梯田,突然明白政策就像这山间的路,修得再平整,若没人指引,乡亲们还是会走岔。我们背包里的手册渐渐变薄,但心里的分量却越来越重——三下乡的意义,或许就藏在这些细碎的解答里,藏在村民们从困惑到明朗的眼神转变中,藏在让每一项好政策都能像山间清泉般,真正流进百姓心里的过程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段柯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