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传雅言,青春助振兴——山东科技大学“情暖桑梓,一路童行”志愿服务队与星火公益合作开展

发布时间:2025-08-07 23: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闻慧   阅读 4.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大学生云报87日讯(通讯员王恒、王祎卓、赵歆艺、张思宇)2025年8月初,山东科技大学“情暖桑梓,一路童行”志愿服务队联合星火公益,一同前往山东省青岛市六汪镇前六汪村开展支教活动,为村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段充满知识与欢乐的暑期时光。志愿者们用热情与专业,在前六汪村的课堂上播撒希望,以语言文字为纽带,为乡村教育添砖加瓦。

▲图为学生们认真听课

课堂授课:数字博物馆里的语言魅力

志愿者们结合前六汪村学生的学习特点,打造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课程,其中“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主题课成为最大亮点。课堂上,志愿者通过平板电脑带领孩子们“云游”数字博物馆,屏幕上跳动的甲骨文、演变动画里的汉字源流,让孩子们瞬间被吸引。“大家看这个‘山’字,最早的形状就像三座连在一起的山峰”,志愿者指着数字博物馆里的互动展品,引导孩子们触摸屏幕上的文字演变轨迹。孩子们还通过数字博物馆的语音功能,聆听不同朝代的发音模拟,对比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一名学生好奇地说:“原来‘月’字以前长得这么像弯弯的月亮,听着古人的发音,感觉像在和很久很久以前的人说话!”此外,志愿者还借助数字博物馆的“汉字游戏”板块,设计了“偏旁部首找朋友”“诗词接龙闯关”等环节,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加深对汉字和普通话的理解。

▲图为课题融入“语博”APP

 多彩活动:田间地头的成长课堂

除了室内授课,志愿者们还将课堂搬到了前六汪村的田间地头,开展了一系列结合乡村生活的实践活动。在“农耕识词”游戏中,孩子们分组辨认农作物,并用普通话说出名称和生长特点,志愿者则用数字博物馆里的相关词汇卡片进行拓展讲解;“家乡故事汇”环节里,孩子们用普通话讲述村里的老故事,志愿者帮忙记录并上传至数字博物馆的“方言文化”板块,让家乡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午后的晒谷场上,“词语接力运粮食”“普通话绕口令比赛”等活动热闹开展,孩子们在奔跑与欢笑中,不仅锻炼了体能,更让普通话表达变得自然流畅。

▲图为志愿者为孩子们授课

支教意义:用语言搭建乡村未来之桥

本次在前六汪村的支教活动,以语言文字为切入点,为乡村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户。对大学生志愿者而言,深入乡村教学,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语言文字在乡村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服务能力;对前六汪村的孩子们来说,数字博物馆的“云体验”让他们看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也增强了学好普通话、用好汉字的信心。团队志愿者表示:“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爱上自己的语言文字,更能用它去连接世界。”未来,志愿服务队将继续深化与乡村的联系,结合更多数字化资源,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让青春力量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道路上持续发光发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闻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