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大学生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专项实践活动号召,引领广大三秦学子牢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殷切嘱托,延安大学“绿政新村·童心未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赴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进行走访调研。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发展,彰显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图为实践队与当地负责人合照
探秘产业链,感知现代化
实践队深入河庄坪创新创业产业联盟,实地考察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据联盟负责人介绍,联盟下辖15个行政村,已有11条特色产业链,涵盖特色养殖业、特色种植业、民宿文旅、电商物流、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联盟还特别注重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服务流程化的推行。在产业基地建设中,引入垄栽培技术、真空管太阳能集散热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在生产环节,推广水肥一体化、温控系统等设备,让农业生产像工业流水线一样可控。通过调研,队员们直观感受特色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产业链延伸,深刻理解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基层实践。
图为实践队亲入田间感知现代农业
对话新农人,体悟担当魂
人才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发现,在产业联盟有多位“新农人”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他们中涵盖事业有位的企业负责人,自学成才的返乡创业者以及投身家乡建设的高校毕业生。他们放弃安逸生活,带着新理念、新思想、新技术与土地达成双向赋能,与乡村发展融为一体,推动产业升级,重塑乡村发展形态,为乡村振兴注入自身力量。通过对话,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人才对乡村振兴的关键作用,体悟新农人返乡创业的责任担当——他们以技术赋能农业现代化、以理念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推动者。
图为实践队对新农人进行采访
走访百姓家,体察民生暖
实践队员深入田间地头,村民院落,了解当地群众生活情况,围绕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等关键议题深度走访调研,用心倾听人民呼声。在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发现,村中文化活动广场配备健身器材,且村中不定时举办“村晚”,展现文明乡风的新风尚。政府扶持引入作物新品种,传授村民种植技术,授人以渔。通过走访,实践队员深切体会到,乡村振兴不仅带来了产业发展,更切实改善了民生福祉,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图为实践队入户采访
此次实践使队员们深刻认识道:乡村振兴的道路,正是青年担当的舞台;基层大地的需求,恰是青春奋斗的方向。作为延安精神的传承者,青年学子当以“久久为功”的担当,以专业所学服务乡村所需,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之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佳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