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青年学子走进清远千年瑶寨:实地考察调研,解码文化现状

发布时间:2025-08-07 22: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逸,陈春燕,肖晴,洪吉铃,吴灿凯,揭雨盈   阅读 3.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青年学子走进清远千年瑶寨:实地考察调研,解码文化现状

近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甘露耘梦突击队深入清远千年瑶寨,开展了一场为期数日的文化调研活动。队员们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系统考察千年瑶寨的文化传承现状,用详实数据勾勒出瑶族文化的传播轮廓,为非遗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一手参考资料。

▲图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甘露耘梦队”

实地踏访:触摸千年瑶寨的文化肌理

6月27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甘露耘梦突击队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错落有致的吊脚楼依山势铺展,青石板路串联起古寨的烟火气息——这是千年瑶寨给突击队的第一印象。队员们踏着晨露走访古寨,在百年老屋里与寨老促膝长谈,听他们讲述盘王节的古老传说;驻足梯田边缘,看瑶族先民开垦的稻作奇观与传统村落相映成趣,感受"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

在文化广场上,队员们恰巧遇上一场即兴的长鼓舞表演。鼓点声中,身着刺绣盛装的瑶族同胞腾挪跳跃,银饰叮当声与鼓声交织成独特韵律。"长鼓舞不仅是舞蹈,更是我们瑶族的历史教科书。"表演者赵大叔擦着汗说,"每一个动作都在讲述祖先迁徙、狩猎、耕种的故事。"这样的鲜活场景,让队员们对问卷中"歌舞文化认知"一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图为队员在千年瑶寨观看婚俗表演

沉浸婚俗:体验“讴莎幺”的浪漫传统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队员们了解到了瑶族同胞们的婚恋习俗,有两位队员上台体验了瑶族婚恋习俗中的讴莎幺(情歌对唱)、 礼物准备、迎亲等瑶族传统婚恋习俗。在“先生公”的祝福和主持下这场瑶族的传统婚礼完美结束。这样的近距离体验让队员们对瑶族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图为队员亲身体验瑶族传统婚恋习俗

调研中,队员们重点考察了吊脚楼建筑、瑶族服饰工坊、油茶制作技艺等文化载体。在非遗传承人李阿姨的蜡染作坊里,蓝白相间的布匹晾晒在阳光下,传统纹样中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现在年轻人喜欢新颖图案,我们在保留技艺的同时也得创新。"李阿姨的话,道出了传统文化在当代传承的突围路径。

调研中发现的成功案例为瑶族文化传播提供了有益借鉴。每年农历十月十六的盘王节已成为区域性文化IP,2024年活动吸引超1万名游客参与,相关话题在抖音热搜榜停留时长超12小时;当地非遗传承人通过直播蜡染制作,单场观看量突破万人次,带动非遗手工艺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150%。突击队认为瑶寨需要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加大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同时增加对瑶寨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的资金。

针对问卷中反映的"认知碎片化"问题,突击队与寨内文化站共同探讨解决方案。队员们建议,可依托现有传播数据,打造"短视频+实景体验"的立体传播矩阵:在抖音等平台推出"瑶寨文化解密"系列短片,用动画形式解析吊脚楼榫卯结构、长鼓舞动作寓意;同时在寨内设置互动体验区,让游客亲手参与蜡染、油茶制作,将"浅认知"转化为"深体验"。

▲图为队员体验篝火晚会

此外在这次瑶寨之旅突击队还以体验到的瑶族非遗文化和瑶寨特色文化制作了短视频并发布在社交媒体上。这个宣传瑶寨的视频在网络上收获了不错的反响。这个视频可以让观看者了解到瑶族非遗文化和瑶寨特色文化,同时让突击队可以为瑶族的非遗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

青春赋能:让古老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学术实践,更是一场文化对话。甘露耘梦突击队队长洪吉铃表示:"数据背后是鲜活的文化生命力,我们希望通过调研成果,为千年瑶寨的文化传承注入青春智慧,让古老瑶族文化在当代绽放新的光彩。"

撰文 | 李逸

图片 | 吴灿凯、揭雨盈

一审 | 肖晴

二审 | 陈春燕

三审 | 洪吉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春燕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