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7日讯(通讯员 石琳)近日,曲阜师范大学九曲安澜实践队以农村土地流转的节能减排效应及经济影响为实践主题,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马桥镇康杨村展开实践调研,通过走街串巷的访谈与调研,在与农民的积极交流中了解当地土地流转的相关信息以及在农业生产及生活中节能减排措施的应用。
在马桥镇康杨村的农业发展历程中,土地流转带来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实践队员携带调查问卷进行沿街走访,深入当地村民探寻近年来当地土地流转的状况,以及村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节能减排的了解程度。据悉,当地村民主要是中老年人,子女大多都进城务工由于劳动力短缺大部分土地闲置,因此当地村民就选择了将闲置的土地进行流转。在沿街采访时一位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感慨地说:“过去土地是家庭收入唯一的依靠,现在土地流转了也有了更多选择,生活也越来越好。”土地流转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和环境的双赢,更改变了农民对土地的认知。
▲图为康杨村农业合作社粮仓布局图。
土地流转的实施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了节碳与增收的双重效益。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进,当地村委会通过宣传政策、规范流转程序,引导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合作社或企业,发展规模化种植。这种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有地无人种、在家无力种、能者少地种”的难题,还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绿色化。
据村民介绍,土地流转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大幅减少,农业碳排放显著降低,同时农民通过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实现了多元化增收。实践队员在村民的带领下参观了用于作物种植的农业机械,村民张大爷指出:“自从用这种机械大面积种植,种地是越来越方便了,省时又省力,农民也不用起早贪黑了,挣的钱也更多了。”这种农业机械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土地流转带来的节碳成效和增收实益,不仅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还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图为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为实践队员介绍合作社情况。
在田间地头,曾经分散、低效的耕地如今已连成一片,精准灌溉、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化技术广泛应用。这种模式不仅让耕地“呈新颜”,还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土地流转带来的不仅是耕地的提质增效,更是乡村经济的全面振兴。
▲图为九曲安澜实践队员于校徽石前合影。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走进山东省淄博市,切实体会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深刻变革,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绿水缭绕青山抱,清新恬静民风好。康杨村正在一片“绿水青山”中蓬勃而起,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土地流转不仅为农业现代化铺平了道路,更为乡村振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推动农业与生态协同发展,又要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土地流转成功实践,不仅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生动范例。
撰文 | 石琳
图片 | 石琳
审核 | 李怡峥 李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石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