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高宇轩 李锦明 陈宇豪 李艺菲)太极被誉为“国粹”,作为中华传统武术的精髓所在,历史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瑰宝。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阳光体育活动扎实开展,丰富校园文化底蕴,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7月21日,湖北大学爱Do志愿服务队在武穴明德小学,开展了一场太极文化进校园、浸润师生心的活动。志愿者们通过系统的太极拳教学,让孩子们在一招一式的练习中感受传统智慧的魅力,在动静交替的韵律中滋养身心的力量。
起势:让古老招式弯下腰贴近童心
“大家看,这招‘野马分鬃’,就像咱们课间分苹果,手臂要伸得匀匀的才公平。”针对乡村学生对传统武术的陌生感,志愿者精心设计三步教学法:先用“动物模仿游戏”学动作;再通过“太极小故事”传递太极的理念;最后用“生活对照”拉近距离,告诉孩子们“练太极时的‘稳’,就像考试时,不管题目难不难,都能安安稳稳写好自己的名字一样。五年级的学生陈思涵起初总嫌动作“太慢”,直到志愿者李锦明带他做“推手游戏”:用巧劲能轻松推开同伴,用蛮力反而站不稳。“原来慢慢的也能有大力量!”
图为学生们练习“揽雀尾” 李锦明 摄
行拳:让一招一式长出品格的枝丫
“膝盖再弯一点点,想象脚下踩着棉花,既稳又软。”志愿者李锦明蹲下身,轻轻扶住学生的膝盖纠正姿势。“独立步告诉我们‘站稳脚跟才能看得远,就像做人要守得住本心’,‘收势’强调‘结束也要认真,就像做完作业要检查’。”学习太极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学生们现在说“我试试”的次数多了,说“我不行”的次数少了。
图为学生们练习“掩手肱捶” 李锦明 摄
收势:让文化根系在校园里长成森林
为让太极文化真正在乡村校园扎根,志愿者跳出“短期活动”思维,想出了“送方法+教本事”的长久办法。如今,校园的课间活动中,总能看到孩子们自发练习的身影,小小的手掌翻转间,藏着对传统文化最纯真的热爱。爱Do志愿服务队不仅留下了包含慢动作的教学视频、童趣招式图解的“太极学习包”,还选出了10名优秀“太极小能手”,并手把手教他们怎么编儿歌帮同学记招式,怎么把太极里“沉住气”“懂礼让”的道理用到班级相处中。
图为学生们练习“进步搬拦捶” 李锦明 摄
传统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孤例。当古老智慧以孩童能理解的方式落地,不仅填补了乡村素质教育的资源缺口,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正如明德小学的操场上整齐划一的收势——双手缓缓收回丹田,仿佛握住了沉甸甸的希望,而这份希望,终将在时光里生长,成为支撑他们未来的精神力量,也成为滋养民族根脉的涓涓细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石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