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7日讯(通讯员 李孟柯) 为探究人地系统韧性,助力乡村振兴实践,2025年7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和合共生社会实践队赴淄博市周村区韩家窝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深入探寻该村“逆风翻盘”的韧性生长密码。
走访村落肌理,体察民生实况
实践队初进韩家窝村,聚焦村委主导的墙壁美化工程,细致观察特色墙绘;与村民韩大娘交流,实践队员了解“健康家庭示范户-星级美丽庭院”荣誉标牌背后故事,记录村民原创通韵诗句,感受人文温度。接着实践队员走访了幸福院及“长者食堂”,查看周食谱,与工作人员、老人沟通老年服务运营情况;并实地考察健身广场、便民工作室等设施,记录违章建筑拆除、旱厕改造、土路硬化等环境整治成果。据悉,韩家窝村存在人口外流、老龄化引发的农业智能化滞后、传统技艺断代等问题。例如农业智能化设备主要集中于种植大户、物质文化遗产周村烧饼掌握者中年轻人极少等等,这些均是韩家窝在前进路上需解决的难点。
图为实践队员在长者食堂采访韩家窝村村民
调研生态产业,解析发展路径
实践队前往墨水河及荷花池,考察网红打卡点生态现状,通过与小卖部老板交流,实践队员了解到河流早年灾害历史,重点调研“弧形生态护坡+可拆卸式防汛墙”治水方案的防洪作用。村干部张先生向实践队员介绍道:“从产业层面,我们村大力培育和壮大以历史文化旅游、山水度假旅游为重点的“一村一业”特色服务业体系。以特色农产品、精品民宿村居等作为产业支撑,牢牢依附在旅游业这一‘摇钱树’上。”最后还补充到,韩家窝的目标是形成产业基础扎实、品牌特色鲜明、社会生态和谐的新型文化特色旅游村落。实践队员通过翻阅村志,结合与村干部张先生访谈,实践队员梳理发展脉络,掌握2019年编制的《韩家窝村美丽村居发展规划》核心内容,记录“保护为主、合理布局、适度开发”原则的落实举措并针对“一村一业”体系,详细调研历史文化旅游、山水度假旅游发展现状,以及特色农产品、民宿与旅游业的融合模式。
图为韩家窝村荷花池景观
深入村委座谈,总结振兴经验
在村委会,队员通过考察跑步机、图书室等便民项目,并与村“两委”委员韩卫东座谈,记录村委解决干旱的深机井建设、应对土壤重金属超标的“传感器网络+有机肥替代计划”等举措。务农是韩委员和许多家庭收入来源之一,他向实践队员介绍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是新的生财之道,土生土长的韩家窝村民以农家乐形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美食品牌,土灶炖大鹅、土灶炖笨鸡、卧龙桥烤鱼等特色招牌菜自然依靠当地的农产品才最原汁原味。除此之外,采摘园经济也在特色农业的基础上显露出巨大市场,不少农户因此获利,改善生活。实践队员针对农旅融合模式,重点调研农家乐特色菜品经营、采摘园经济效益,收集村民增收案例。
图为韩家窝村党群服务中心一角
人地系统的美美与共在韩家窝成为范本,最关键的“韧性”密码正是村委带领全村人民的众志成城、艰苦奋斗。回顾韩家窝调研之旅,实践队员反思还可以通过培育专业型人才、完善村内医疗设施、农业技术基建推广以及拉大投资金融扶持等进一步提升人地系统韧性,提高村民满意度。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团队成员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特殊到一般,将会持续关注,同时积极与当地村委会保持联系,为其宣传和发展建言献策,创新宣传方式,促进社会力量工作的推进,积极推动韩家窝村的发展再现新的活力。(通讯员 李孟柯)
图为和合共生社会实践队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夏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