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7日讯(通讯员 孙宇菲、舒佳乐、李东阳、李乐晗、万俊恒、陈家萌、肖力维、刘爽欣、杨琳、段依凡、王忆、杨雨杰、林铭炜、罗浩、张昆尧、杜宣纬)为积极响应国家青年发展规划号召,全面落实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进一步强化青少年心理韧性、提升安全自护能力,并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7月20日至7月27日,长安大学赴河南郑州“三行寻暖意·青春心向阳”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郑州养老机构、文博场馆、文创园区等地。以志愿服务、实地访谈、史料研习、微团课录制等多元方式,集中开展志愿行、调研行、解压行三大行动。
志愿之行,青春化雨润关怀
以青春温情,叩响养老心理关怀之门,实践团队来到惠济颐和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在养老院负责人的协助下,队员们与老人进行互动小游戏,在锻炼老人思维能力的同时拉近了彼此距离。离别之际,队员们为老人留下亲手制作的艾草锤,愿其清香长久陪伴老人。队员们以倾听共情为锚,用正向鼓励作帆,传递温暖力量,同时深刻领悟到心理健康服务在养老领域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队员与老人玩益智拼图 通讯员舒佳乐 供图
图为实践队与养老院工作人员交流 通讯员万俊恒 供图
以青春敬意,传承英烈精神之火。实践队员们怀着崇敬之心步入二七纪念堂,这里曾是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的旧址。在厚重的历史底蕴中,队员们感悟着“二七精神”里团结、斗争与奉献的深刻内涵。驻足中原英烈纪念馆,先烈的感人事迹令队员们油然而生敬意。凝望那些承载着岁月的旧物,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英勇牺牲的精神代代相传,深深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默哀、鞠躬、献花,每一个举动都饱含着对英烈的无限敬仰。这段经历在队员们心中播下了理想信念的种子,激励着他们以英雄为楷模,让奉献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图为实践队员讨论近代历史 通讯员刘爽欣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为英烈献花 通讯员李东阳 供图
调研之行,行迹织网捕心音
以青春热忱,织密心灵守护之网。在郑州的心理健康调研活动中,实践团队深入不同场所倾听青少年心声。于二七广场周边,队员们通过一张张问卷深切感受青少年的所思所想,深刻认识到关注心理健康,既需专业知识架设沟通之桥,更要以真诚之心拉近心灵距离,这正是青年学子投身社会服务的核心价值所在。
以青春调研,触摸生活温度之脉。在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团队开展了实地调研与访谈。队员们与青少年、大学生等群体面对面沟通,仔细倾听其心理状况、压力来源及情绪应对方法,收获认知积累。同时,团队主动为园区辛勤劳作的工人递上饮用水,以简单行动传递关怀,真切走进了基层生活,为此次“调研行”增添了温度与深度。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研 通讯员杜宣纬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向环卫工人递上矿泉水 通讯员陈家萌 供图
解压之行,艺韵山河砺心志
以艺韵山河,纾解心灵解压之绪。实践团队走进郑州美术馆,沉浸于笔触间的澎湃激情与色彩中的信仰力量,生动感受艺术记录时代、传承精神的非凡魅力,更深刻领悟到青春的创造力是文化延续最鲜活的动力。移步郑州黄河文化公园,面对如万马奔腾般奔涌的黄河,仰望庄严的炎黄二帝塑像,队员们体悟着“黄河宁,天下平”的深远内涵。
从美术馆的笔触到黄河的脉动,队员们认识到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既需汲取艺术赋予的审美滋养,更须扎根于母亲河磅礴伟力所铸就的精神家园。这场融合艺术感悟与山河体悟的“解压行”,最终将多元文化的丰厚养分融入青春血脉,让传承在行走中积淀厚度,于实践中绽放光华。
图为实践队员为小朋友分享画作感悟 通讯员舒佳乐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录制团课 通讯员李乐晗 供图
此次郑州之行,团队以“三行”为路径传递温暖,志愿行夯实养老陪伴根基,调研行洞察基层实情成效,解压行探索艺术自然疗愈新途。这不仅是心理健康服务的生动践行,更是历史情怀与现实担当的深度融合。展望未来,团队将依托“三行”积累的实践真知,持续探索心理健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让青春成为促进全民心理健康的蓬勃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宇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