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新疆政法学院“非遗薪火映镜头·墙绘丹心铸同心”乡村振兴促进团于2025年7月4日-2025年7月12日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51团12连,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宣讲团+实践团”双轨模式,通过艺术创作墙绘、摄影展、非遗传承、理论宣讲等多元形式,深化文化润疆,赋能乡村发展。团队成员用青春笔触绘就团结图景,以实践行动激活传承动能,活动最后取得丰硕成果。
宣讲凝聚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宣讲团以兵团精神和民族团结相关知识为主线,深入连队。通过讲述兵团垦荒建镇的奋斗史,结合民族团结典型案例,生动诠释“热爱祖国、团结友爱”的精神内核,激发连队职工群众的文化自信与使命担当,引导青少年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转化为建设家园、共筑团结的动力。
▲图为宣讲结束后小朋友展示画画成果。潘鹏宇供图
实践浸润乡土:艺术赋能文化振兴
实践团聚焦文化墙绘、亲情摄影、非遗活化三大方向,精准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深入挖掘连队文化基因,让墙绘承载乡土记忆与团结内涵,借摄影留存家庭温情,以非遗唤醒传统文化活力,多维度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墙绘扮靓乡村底色:团队深度调研连队文化脉络,提炼新疆地域特色、民族团结精神等元素,精心设计绘制主题文化墙。让艺术创作扎根乡土情怀,把连队墙面变为讲述家乡故事、传递团结力量的“文化窗口”,打造“会说话”的乡村风景线。
▲图为墙绘部分成果展示图。谭礼霞 供图
光影定格家风温情:摄影团队携带专业设备,为150余户家庭拍摄全家福,用镜头定格祖孙三代的笑容。全家福拍摄为连队留存下了珍贵的情感印记,串起了家族代际温情,唤起了村民对“家”与“乡土”的珍视。展览引发的情感共鸣,凝聚起邻里向心力,以微观家庭幸福折射乡村振兴温度,让文化振兴更具烟火气;更让群众在看见“小家”的温暖中,深扎对连队“大家”的归属,让平凡家庭的幸福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图为摄影展和非遗展成果图。郭冯缘 供图
非遗焕发时代活力:聚焦掐丝珐琅、剪纸、漆扇等非遗技艺,通过“讲解+实操+展览”模式,让传统工艺走进基层。一件件精美非遗作品展现了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也为连队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思路,让古老非遗在乡村“活”起来。
▲图为志愿者同小朋友在一起为掐丝珐琅填色。潘鹏宇 供图
青春践行担当:成果与展望
在本次活动中,团队成员以实干诠释了青春担当,于实践中锤炼社会责任感与创新力,深刻领悟了乡村振兴的文化要义。带队老师张海康指出:“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主动担当、协同奋进,将知识转化为助力乡村文化发展的实践力量,这种青春奔赴值得肯定,也希望大家能继续以行动书写校地协同篇章。”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聚焦文化传承与乡村赋能,推动校地合作长效化,让青春之花在祖国边疆绚丽绽放,书写更多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
供稿:谭礼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谭礼霞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