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润乡音·艺绽兰桥|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语润童心·艺绽乡梦”实践团赴秀山兰桥镇推普助力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15 18: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洪玥   阅读 7.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李洪玥 )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指导下,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兰桥镇依托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非遗资源,针对当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短板精准发力。由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11名跨专业师生,组成“语润童心·艺绽乡梦”推普实践团,创新采用“艺术化推普+幼儿教育+非遗活化”模式,既填补了民族地区语言教育空白,又为非遗传承开辟新径,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引擎。

破冰语言关:从羞涩到自信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兰桥镇学前儿童普通话普及率仅为42%,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实践团创新教学方式,通过非遗主题识字卡、民族童谣《乃呦乃》、方言互动游戏等形式,让村情馆里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朗读声。团队特别编撰的《婴幼儿照护与普通话推广指南》,帮助年轻妈妈们同步提升育儿能力和语言教育意识,为孩子们铺就通往更广阔天地的语言之路。

活化非遗:普通话打开传承新天地

拥有多项国家级非遗的兰桥镇,曾因方言限制面临传承困境。以秀山花灯为例,其独特的歌舞艺术难以突破地域限制。实践团与非遗传承人深度合作,用普通话重新诠释传统技艺,并制作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非遗+语言+互联网”的立体传承体系,让古老艺术焕发现代活力。

赋能产业:乡音与普通话共谱致富曲

在田间地头,实践团帮助村民将质朴的“土话”转化为生动的营销语言;在电商直播间,“方言+普通话”的双语模式既保留乡土韵味,又拓宽受众范围。从“滞销”到“畅销”的转变,不仅体现在农产品销量上,更反映在村民日渐开阔的发展视野中。

结语:语言之光照亮振兴之路

如今,兰桥镇处处可见普通话带来的改变:教室里孩子们的朗朗书声,非遗传承人的精彩解说,直播间里的热情推介。普通话正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纽带,为这片土地描绘出更加美好的发展图景。推普工作虽任重道远,但已在兰桥镇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通讯员:李洪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洪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