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位于边境地带,加之暑期是溺水事故高发期。于是玉溪师范学院振边国韵宣讲团学子于近日针对绿春县地理位置特殊、水系丰富、留守儿童监护力量相对薄弱的特点,开展了防溺水教育、国歌宣讲、家访调研等实践活动。
一、筑牢防溺水生命线
近日,宣讲团队在岔弄社区举行防溺水宣讲,吸引了众多当地儿童和家长的参与。三下乡团队成员通过生动的讲解、丰富的案例和互动环节,向参与者普及了防溺水知识,包括如何识别危险水域、避免独自或未经许可擅自下水游泳、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自救和救援技能等。
图为振边国韵宣讲团开展防溺水实践演练
二、厚植爱国情怀
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队员们带领孩子们肃立、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激昂的旋律在岔弄社区回荡,强化了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正午烈日灼烤界碑,百人方阵肃立如松。“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志愿者久久凝视着孩子们炽热真挚的眼神,终于彻悟:祖国的疆界,何止是地图上蜿蜒的墨线?它分明已深深烙印进那些清亮眼眸的底部,在无声的凝望里生根,在血脉里奔流不息。
哈尼语、彝语、汉语交叠的声浪掀翻云海,曲终时满山蝉鸣骤歇,唯余红旗猎猎作响。这猎猎之声不止在风里,更在心上;那些无声凝望的火焰,正悄悄煅冶着祖国未来的筋骨--当万干童眸深处的光汇聚成河,一个民族才真正拥有了不可摧折的脊梁。
图为振边国韵宣讲团领唱国歌
三、访谈记录成长点滴
队员们利用活动间隙,亲切采访了多位当地小朋友。采访围绕他们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对未来的梦想、参与活动的感受以及对“小老师”们的印象等方面展开。孩子们纯真质朴的话语和充满希望的眼神被一一记录。
图为振边国韵宣讲团访谈当地儿童后合影
图为振边国韵宣讲团开展调研
四、实践尾声心得总结
绿春之行虽短,却是一次深刻的国情教育和精神洗礼。队员们:通过防溺水宣传,深感守护生命安全的重大责任;通过国歌活动,升华了爱国情怀与使命意识。从活动策划、主持控场、采访沟通、问卷调查到家访调研、摄影记录,全方位提升了综合素质。脚踏红土地,深入百姓家,真切感受到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的淳朴热情和发展现状,特别是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真实需求。调研中发现的留守儿童问题,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也激发了学好本领、服务社会的内生动力。
随着玉溪师范学院“三下乡”绿春实践队踏上归程,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队员们带走了沉甸甸的调研数据、感人至深的影像资料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在绿春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安全、爱国与希望的种子,为留守儿童家庭送去了温暖与关怀。这是一次青春与边疆的“双向奔赴”,实践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并将把在绿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转化为未来学习与奋斗的不竭动力,继续关注绿春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青春智慧。
撰文:龙茜 赵海梅 唐润 彭星
图片:张己
审核:肖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星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