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润棉田传薪火,经彩兴疆谱新篇—— 山东理工学子赴疆开展推普助农实践

发布时间:2025-10-16 23: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佳凝   阅读 597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深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成果,紧扣国家推广普通话战略部署与“文化润疆”工作纲要,传承军垦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语润棉田·经彩兴疆”推普助农实践团深入新疆石河子市清泉集十一连、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新湖总场及哈密市红星一场六连等地,展开为期十余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他们以“语润棉田传薪火,经彩兴疆践初心”为号角,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田间服务,为边疆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注入蓬勃的青春动能。

语润助农:乡音与经济间架起的桥梁

清泉集十一连的党群服务中心里,凉意驱散了戈壁的燥热。身着绿色队服的志愿者们围坐在长桌旁,与连队党支部书记刘明明展开一场关于“语言+经济”的热烈探讨。“多民族聚居,好是好,可有些老乡普通话不灵光,去镇上办个医保,人家说政策他听不懂;技术员来讲棉花种植,他想问个细节,嘴笨说不明白——这语言不通,就像给发展捆了手脚。”

桌角的笔记本上,实践团成员正飞快地记着,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和窗外的蝉鸣混在一起。刘明明说着,忽然一顿:“不光是说话,金融知识也跟不上。去年有户人家种猕猴桃赚了点钱,不知道咋理财,让人骗去搞‘高息存款’,差点血本无归。”他的眉头皱成个疙瘩,“所以啊,你们来推普,还带金融知识,真是说到了咱心坎上。”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清泉集十一连党群服务中心与当地干部座谈交流

实践团成员抬头时,正撞见刘明明眼里的期待。“刘书记,您放心,我们不光教普通话,还会把金融知识编成顺口溜,老乡们好记也好懂。”他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就响起了笑声,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在桌面上投下晃动的光斑。

红色铸魂:穿越戈壁的青春共鸣

实践中的一堂特殊“思政课”,在清泉集十一连的超市里静静上演。货架上摆着新疆酸奶、馕饼和各种日用品,最显眼的是墙上挂着的一排老照片。精神矍铄的店主指着墙上泛黄的老照片,打开了记忆的闸“1950年,解放军二十二兵团官兵在王震将军指挥下进驻戈壁,‘一把锄头一支枪’开垦荒原,地窝子就是最早的家。”他转身从货架最上层摸出个铁皮盒子,打开来,里面是枚褪色的军徽。“这是我爹的。1954年兵团成立,他成了农工,跟着大伙开拖拉机、盖工厂。你看现在这超市,以前就是片荒滩。”大爷说着,忽然提高了嗓门,“1981年搞‘师市合一’,你猜咋着?咱石河子的棉花地连片成海,工厂的烟囱比树还密,学校里的娃娃多得装不下!”

正聊着,门口进来个戴眼镜的老人,是石河子大学的教授。他刚从附近的学校调研回来,听说实践团在这儿,特意过来坐坐。“要说变化,教育最打动人。”在石河子大学教授的引领下,一场关于教育变迁的深度对话徐徐展开。“1951年,军垦官兵在地窝子里办扫盲班,黑板是锅底灰刷的木板,课本是油印的小册子。”教授蹲下身比划着地窝子的高度,“战士张福全白天开荒累得直不起腰,晚上还蹲在煤油灯下教大家认字,脸熏得黑乎乎的,可没人喊累。”教授感慨:“石河子的学校发展史,正是军垦人重视教育、薪火相传的生动见证。”见证。”

图为实践团成员专访清泉集十一连居民了解军垦历史

“从地窝子到棉田海,靠的就是这股拼劲!”队员们望着照片里扛锄头的身影,再看看窗外连片的白色棉浪,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那枚磨得发亮的军徽,仿佛成了连接历史与青春的纽带,让跨越七十余年的精神产生了深刻共鸣。

童语护安:笑语与守护间筑起的防线​

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新湖总场,实践团将推普与儿童安全守护相结合,开展 “语润童心・安全护航” 主题活动,让普通话成为传递安全知识的温暖桥梁。活动室里的笑声驱散了夏日的烦闷,志愿者们设计 “普通话词语接龙”“安全口令传声筒” 等趣味互动游戏,用标准又亲切的语调引导孩子们参与。“游泳 — 安全 — 救援”“池塘 — 危险 — 远离”,简单的词语接龙既让孩子们快速熟悉普通话发音,又自然引入防溺水主题;“不私自下水”“遇险先呼救” 的安全口令在传声筒游戏中传递,孩子们瞪大双眼认真复述,安全意识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扎根。​

互动结束后,志愿者向每位孩子递上精心设计的防溺水宣传手册。彩色漫画为主、文字说明为辅的手册上,常见危险水域图示、防溺水 “六不准” 准则、应急救援步骤清晰明了,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如果看到同伴落水,你会跳下去救吗?” 志愿者抛出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不对,要先喊大人帮忙!”“可以找救生圈扔过去!” 孩子们的回答越来越响亮,“优先呼救、不盲目下水” 的关键认知深深印在心中,为童年筑起坚实的安全防线。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新湖总场推普防溺水知识

田间课堂:猕猴棉田里的成长印记

在哈密市红星一场六连开展“青春赋能葡棉田,助力振兴乡村行”主题活动,将推普与农技指导融入田间地头。哈密市红星一场六连的棉花田里,夕阳把白色棉朵染成金红。棉田间,志愿者结合专业分析棉花生长周期管理与市场行情,鼓励农户尝试机械化、智能化种植与新销售渠道。“以前听技术讲座总怕听不懂,现在志愿者讲得清楚,还教我们用普通话查资料。”一名农户说。他们还拿着手机,给农户们看山东机械化种植的视频:“‘无人机打药’能省一半人工,跟着我们读‘机械化’,网上教程一搜就有!”农户大叔跟着念着,手指在屏幕上划着,眼里闪着期待的光。

猕猴桃地里的阳光格外炽热,志愿者正站在藤蔓旁,与农户交流疏果、套袋等种植技巧,讲解科学施肥与绿色病虫害防治知识,推广普通话让农技信息精准传递。“‘疏果’是去掉多余的果子,不是用梳子‘梳’哦,您看这样剪……”他一边演示,一边重复着关键词。马大姐的剪刀“咔嚓”作响,剪下的果粒落在筐里:“以前技术员讲术语,我总闹笑话,现在你们一说,我全明白了!”当志愿者们把“绿色防虫法”编成“辣椒水,喷叶子,虫子跑光光”的口诀时,马大姐赶紧掏出手机录音:“回去教给邻居,大家都能学!”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田间地头开展推普助农活动

当实践团踏上归途,行李里多了大爷送的军徽复制品、马大姐给的猕猴桃,还有记满故事的笔记本。车窗外,棉田连成白色的海洋,连队的正中央,五星红旗在风里飘得正艳。他们知道,播下的不只是普通话的种子,更是扎根戈壁的希望——就像当年的军垦人那样,用青春与汗水,让这片土地从荒芜走向繁盛,让日子越过越亮堂。

(通讯员 张思远 段宇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佳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