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由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处学生校友联络中心组成的“乡振·联校”实践团开始了暑期实践,旨在本项目聚焦两会精神,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乡村发展的难点和痛点以及对在农业相关企业有重大成就的校友进行采访。同学们将跟随团队前往乡村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并整理信息,结合信息对校友进行采访,并总结校友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成功案例并进行推广和宣传。
精心筹备 线上线下协同发力
实践前期,团队成员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策划筹备。经团队成员集思广益,确定了“线下调研+线上访谈”的协同模式,并进行了明确分工,为深入探访乡村“新绿”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扎根乡野 把脉振兴现实需求
实践中,部分成员深入鱼凫村田间地头,开展扎实的问卷调研与入户走访。他们耐心地向村民解释调研目的和问卷内容,引导他们认真填写问卷内容,确保问卷内容能真实地反映当村的问题。团队通过大量的调研不仅精准识别了当前制约该村发展的核心难题,也真切感受到村民对乡村振兴的热切期盼以及基层工作人员的务实服务精神。通过调研获得的一手资料为后续寻求解决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对话“新绿” 校友擘画发展路径
8月12日,团队线上访谈了在农业领域卓有建树的优秀校友李川川。李川川深情回顾了母校经历对其创业的深远影响,并寄语学弟学妹们要立足自身优势,敏锐把握政策与市场动向,为兴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针对团队提炼的鱼凫村发展难题,他提出了极具价值的“新绿”发展建议:
1.激活土地价值: 建议探索土地流转后的“体验农业”模式(如开心农场),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吸引力。
2.文化赋能振兴: 结合村民实际需求,创新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深化其对乡村振兴内涵的理解认同。
3.文旅融合创新: 深挖本地文化资源,将其有机融入现代化产业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名片。
在交流的最后,李川川勉励道: “社会实践是成长的宝贵财富,坚持不懈走下去,必能发现不一样的风景。乡村振兴需要青年一代的深度关注与参与,无论是未来投身基层工作,还是参与相关事业,都需沉下心来、深入群众。这个过程虽艰苦,却能挖掘出极具价值的宝藏。希望学弟学妹们能以优秀社会实践团队为榜样,将调研成果凝练成有价值的报告反馈给政府与学校,为政策制定和实践落地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
成果初显 新绿蓝图同绘启航
本次实践,团队成员坚守岗位、通力协作,不仅高效完成了鱼凫村的深度调研,更通过与杰出校友的智慧碰撞,获得了富有前瞻性和实操性的“新绿”发展策略。团队始终以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积极投身调研与服务。成员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青年的责任担当,致力于将所学所长融入广袤乡野,以实际行动为描绘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