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青年学子赴宜宾市博物馆开展五日文化志愿服务

发布时间:2025-08-15 16:3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菲扬   阅读 49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张菲扬) 7月13日,西南石油大学"三下乡"阳光文博志愿服务队在宜宾市博物馆的志愿服务进入第五天。五天的实践活动中,服务队成员从初期的业务生疏逐渐成长为能独立承担多项任务的文化服务骨干,在文物保护、公众服务、活动策划等多个岗位交出了扎实的实践答卷。
   

图为服务队向博物馆工作人员请教

文物保护:从 “旁观” 到 “参与” 的进阶

活动前三天,在博物馆文物保管部的指导下,服务队完成了两项重要工作。其一,对 300 余件民国时期的书信、照片等纸质文物进行数字化扫描,以高清影像留存历史细节,其中包括抗战时期宜宾民众支援前线的家书,泛黄的字迹中饱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其二,协助整理 “僰人悬棺” 相关实物资料,将考古发掘时的绳索、工具等辅助文物分类归档,并精准标注出出土地点与年代。

从第四天起,队员们转入展厅文物日常维护工作。他们用软毛刷仔细轻扫青铜器展柜浮尘,实时监测恒温恒湿设备数据,全力确保文物处于适宜的保存环境,以细致行动为文物 “保驾护航”。

图为服务队队员为游客讲解公众服务:让历史 “活” 起来的尝试

针对暑期游客增多的特点,服务队从第三天起独立承担起部分讲解工作。在 “酒都溯源” 展厅,队员李哲结合提前查阅的《宜宾酒史》,向游客生动讲述 “明初徐霞客到访宜宾时记载的酿酒工艺”;在 “赵一曼在宜宾” 红色展区,队员们精心排练了 5 分钟微型情景剧,再现赵一曼青年时期在宜宾求学的片段,独特的形式吸引了不少亲子家庭驻足观看。

据统计,五天内队员们累计服务游客 1200 余人次,解答咨询 800 余条,收到 “讲解生动”“有感染力” 等正面反馈 30 余条,用专业与热情架起公众与历史之间的桥梁。

图为学生听讲解员讲解并进行学习活动策划:连接古今的创意实践

为让文物 “走出” 展厅,拉近与青少年的距离,队员们与博物馆教育部门合作,共同策划了 “小小文物守护人” 暑期活动。经过两天的集中讨论,活动方案最终确定:通过 “文物拼图比赛”(使用 3D 打印的 “宜宾汉代铜鼓” 模型碎片拼图)、“写给古人的明信片”(让孩子们用图画向僰人传递现代生活场景)等互动环节,激发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兴趣。

第五天下午,队员们提前对活动道具进行测试,反复调整拼图难度,为下周活动的正式开展做足准备,用创意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五天的实践让志愿者们明白,文化服务不只是‘看管文物’,更是‘传递故事’。” 服务队队长如是总结。接下来的两天,队员们将继续完善活动细节,为此次三下乡志愿服务画上圆满句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菲扬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