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日讯(通讯员 李杨欣雨)七月的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田畴铺绿,乡韵悠长。西南石油大学实践队(由一泸柚我暑期社会实践队与红旗先锋暑期社会实践队共25名队员组成)怀揣服务基层的赤诚与助力乡村振兴的初心,于7月7日至14日深入这片沃土,以协同之力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从初入乡村的默契磨合到深耕服务的笃定前行,从单一活动的探索到多元实践的融合,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乡土,用行动联结民心,在八天的实践中,为天仙镇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动能。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圆梦关爱协会李玲书记合影
初心启航:培训筑基,协同筹备显担当
实践的序幕,在同心筹备中徐徐拉开。7月7日,西南石油大学实践队首站奔赴泸州市黄舣镇黄桥社区,参观学习三年康复站经验。队员们也详细介绍联合实践的初衷——以青春力量践行关怀、以实际行动助力发展,并阐述本次活动的整体安排,真诚的态度让现场暖意融融。随后,泸州市圆梦关爱协会李玲书记为队员们开展专题培训,围绕服务仪态、沟通礼仪、交流技巧等核心内容细致指导。从初见时的些许拘谨到互动中的逐渐放开,队员们的服务热情被持续激发,团队协作意识在共同学习中悄然凝聚。
图为李玲书记进行志愿培训
午后,实践队转赴天仙镇双新村——本次实践的核心阵地,为次日“绿色赋能·同心圆梦”活动展开全流程彩排。面对陌生的场地与流程,队员们凭借国旗护卫队特有的纪律性,加之团队的默契配合,迅速明确分工、打磨细节,高效完成彩排任务。从社区座谈到乡村筹备,首次集体行动便展现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协作效能,为后续实践筑牢了根基。
深耕共行:生态赋能,助残融合拓新径
7月8日,实践进入关键阶段,队员们以联动之势掀起服务热潮。晨曦微露时,大家并肩踏上乡间晨跑之路,泥土的芬芳与野花的摇曳,让“三下乡”的热情愈发炽烈。日出后,田间除草劳动接踵而至:多数队员虽缺乏农耕经验,但在“你扶苗、我除草”的协作中快速上手,任凭汗水浸湿衣衫,终将杂草丛生的农田打理得整洁有序。掌心的红痕、肩头的泥土,是队员们共悟“农耕艰辛”、坚定服务三农初心的生动印记。
图为实践队成员进行晨跑
图为实践队成员进行除草活动
9时许,“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市生态环境局、纳溪区相关部门及天仙镇领导出席,为实践锚定“以低碳农场助力乡村发展与社区康复融合”的清晰方向。仪式上,实践队阐述了“依托低碳技术助力社区康复,通过劳动技能培训提升残障群体社会融入”的实践计划,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宣传科负责人刘勋和天仙镇人民政府便民服务中心主任余典浩共同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标志着“精神康复+低碳农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创新模式正式落地。当日午后,一场别开生面的低碳环保插花活动温情上演。队员们与当地残疾朋友携手,将翠绿的黄瓜、鲜红的番茄等田间作物化作一件件创意花艺,在自然之美的碰撞中,让“绿色发展”理念与“助残关爱”情怀同频共振。夜幕降临,“初遇双新,和睦邻里”见面会热闹开演,队员与村民同台献艺,歌曲婉转、朗诵激昂,小礼品传递着心意,欢声笑语里,青春力量与乡土温情深度交融。图为实践队代表做介绍
图为双新村党支部书记李强宣布仪式开幕
图为实践队成员带领残障朋友进行插花活动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参与人员大合照
活力联动:服务暖心,分众施策聚民心
以“服务群众、凝聚合力”为导向,实践队持续深耕多元实践。7月9日,“活力无障碍,趣味动起来”趣味运动会在双新村残疾人之家拉开帷幕。队员们全程陪伴残疾朋友:跳绳时轻声计数加油,套圈时耐心指导角度,简易保龄球环节细心摆放瓶罐。尽管部分参与者行动不便,但在搀扶与鼓励下,都勇敢融入其中。阳光映照着笑脸,双新村党支部书记感慨:“运动真的架起了心与心的桥梁。”当晚,“健康同行,安全相伴”主题活动接续开展,队员们带领村民跳健身操、玩安全知识问答,让健康与安全理念在欢笑声中扎根。图为实践队成员带领热身活动
图为村民参与跳绳活动
图为实践队成员主持健康同行活动
7月10日,实践队兵分三路,深入双新村、花背溪社区、文登村开展“助残扶弱”联动服务:双新村的垃圾分类活动上,动画短片与互动问答点燃热情,张阿姨抢答“废电池属有害垃圾”的自信、8岁小宇答对问题后的雀跃,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花背溪的趣味运动场上,65岁李大娘足球保龄球全中的喝彩、王大爷精准套圈的掌声,让乡间活力四射;文登村的手工课堂里,精神障碍患者李大哥举起黏土小兔时的自豪,闪耀着创造的光芒。此外,队员们还分组走访特殊家庭:助黄家村张某华家销售滞销西瓜420斤,为九君村蒋某平家打扫院落、辅导功课,陪天星村陈某飞家孩童游戏互动,点滴行动汇聚成温暖洪流。图为实践队成员主持双新村活动
图为实践队成员教小朋友做手工
图为实践队成员给村民讲解游戏规则
图为实践队成员进行入户探访帮助残障朋友打扫庭院
图为实践队成员为精神患者子女辅导功课
图为实践队成员帮助患者家属售卖西瓜
机制共筑:政策护航,青春绽放续新篇
实践的深化,离不开多方协同的坚实支撑。7月11日,天仙镇双新村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正式成立,“破届逐光,残运飞扬”趣味运动会同步启幕。队员们协助组织夹乒乓球、拔河等项目,让残疾朋友在协作中收获快乐;政策宣讲环节,工作人员详解残疾人健身扶持政策,让“家门口锻炼”有了制度保障。残疾人王大叔捧着兑换的米面油笑言:“以后锻炼方便多了,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图为李强书记宣布残运会开幕
图为残障朋友参与套圈比赛
图为残障朋友参与夹乒乓球比赛
图为参与残运会成员大合照
7月12日,纳溪区民政局副局长李论一行莅临双新村,与实践队座谈。队员们通过视频展示实践成果,李论副局长高度肯定:“青年学子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民政局将持续支持,让青春力量更好赋能乡村。”双新村党支部书记李强也赞扬:“实践队扎根乡村、服务群众,为我们注入了振兴新动能。”领导们带来的冰粉、水果驱散暑热,更让队员们感受到“上下同心促振兴”的力量。图为李论副局长对实践队进行指导
7月14日,“益路同行,青春展演”活动为八天实践画上圆满句号。队员们在泸州市圆梦关爱协会的孵化下,以《歌唱祖国》拉开序幕,跆拳道表演展现青年朝气,小品《热心超人》诠释平凡善举。一位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走上舞台,讲述在实践队与协会帮助的“从‘为什么活’到‘为什么不活’”的重生故事,感人至深。压轴手语舞《感恩的心》中,队员们从分散到聚拢成完整爱心,恰似助残力量从“少数人坚守”到“众人同行”的汇聚。天仙镇便民服务中心余典浩主任讲话中呼吁:“大学生当走出‘舒适区’,在基层‘练兵场’扎根成长”,道出对青春力量投身乡村振兴的殷切期许。图为李强书记致辞文艺汇演
图为实践队成员合唱歌唱祖国
图为精神患者作个人分享
图为天仙镇便民服务中心余典浩主任讲话
图为协会与实践队成员大合照
八日光景虽短,却在天仙镇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西南石油大学实践队以25名队员的合力,串联起“低碳发展、助残扶弱、文化惠民”的振兴图景:从低碳农场的蓝图到健身康复的落地,绿色发展理念渐入人心;从田间劳动到分村服务,助残扶弱的网络越织越密;从文艺展演到情感交融,城乡同心的共识愈发牢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杨欣雨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