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1日,湖南耒阳正源学校的教室与走廊里,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好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科技支教实践队,为这里的青少年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AI科普课,一场连接前沿科技与青春梦想的奇妙旅程在此启航。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工智能’这个词第一次被正式提出,是在1956年一场著名的会议上……”实践队员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他们从达特茅斯会议讲起,梳理了人工智能从早期的“符号主义”探索,一路演进到如今深度学习引领风潮的跌宕历程。
如何让青少年理解这看似高深的AI技术?实践队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引入:手机里的智能语音助手如何听懂指令?人脸识别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图像识别又是如何一步步“看懂”世界的?队员们将专业概念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技术不再那么遥远,变得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课堂上,实践队利用AI技术,将同学们的照片与他们梦想中的大学场景完美结合,生成了一张张同学们身着学士服、站在理想学府前的“未来毕业照”。课程结束时,这份承载着科技温度与少年憧憬的“未来礼物”,被逐一送到同学们手中。有同学仔细端详着画面里那个“未来”的自己,眼神专注;有同学兴奋地互相传看、分享照片和寄语,笑声不断;有同学小心翼翼地将塑封好的照片收进书包里,仿佛收藏起一个即将启航的梦想……这份由AI技术实现的“未来礼物”,让少年梦想可触可感。
“这张照片让我看到了向往的大学和未来的自己,更加坚定了我的目标”,正源学校的小邓同学感慨道。一场科普,一次互动,一张照片,集成电路学院科技支教实践队,用AI与爱,在正源学子的成长之路上,留下一个充满希望的坚定注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鸿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