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坪村的红色对话:老党员忆初心,青年学子悟担当

发布时间:2025-08-15 15: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依婷 罗红 贾雨函   阅读 5.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郑依婷 罗红 贾雨函)为深入挖掘乡村红色资源,传承基层党员的奋斗精神,7月20日,邵阳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新邵县王家坪村,开展“对话老党员,聆听红色故事”主题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与村里老党员面对面交流,触摸历史温度,感悟初心使命,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对话中代代相传。

 


图为团队成员与老党员陈爷爷交流

 

“这枚党徽,比我的命还金贵。”在有着52年党龄的老党员陈爷爷家中,他小心翼翼地从褪色的木盒里取出一枚略显斑驳的党徽,指尖轻抚过上面的镰刀锤头。陈爷爷年轻时曾是村里的生产队长,上世纪70年代带领村民修水库、拓荒田,在一次塌方事故中为保护村民受了伤,至今腿上还留着疤痕。“那时没想过怕,就觉得党员就得站在最前面。”他讲述起当年饿着肚子抢筑堤坝的日子,眼里闪着光,“现在日子好了,但党员的本分不能丢,得让后辈知道今天的甜是怎么来的。”

 


图为老党员展示珍藏的红色资料

 

团队成员还走访了参与过村史编撰的老党员王奶奶。她特意找出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王家坪村的红色往事:解放战争时期,村里曾有7名青年参军支前,其中3人再也没回来;上世纪50年代,党员带头垦荒种粮,让全村人摆脱了饥荒……“这些故事不能烂在肚子里。”王奶奶逐字逐句地念着笔记,“你们年轻人记性好,要把这些事记下来,讲给更多人听。”

 

交流中,老党员们朴实的话语里透着坚定的信仰。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李爷爷,用“三个忘不了”总结自己的党员生涯:“忘不了入党时举起的拳头,忘不了群众盼发展的眼神,忘不了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还特意叮嘱实践团成员:“青春不是用来享受的,是用来干事的。你们多学多做,乡村才能更有奔头。” 

 

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记录着每一个故事,将老党员的口述整理成文字、录制成音频。“以前总觉得红色故事离我们很远,没想到就在身边。”团队成员郑同学说,“这些老党员用一辈子践行初心,他们的故事就是最生动的教材。”

 

此次对话活动,让邵阳学院的学子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基层党员的担当与情怀。收集到的红色故事将被整理成《王家坪村红色记忆》小册子,在村里的农家书屋陈列,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青春力量与红色基因的碰撞,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