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兴富平:“柿”业协同聚合力,乡村振兴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5-08-15 15:00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2.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探寻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陕西师范大学“‘柿’事如意”调研团队于7月14日至7月18日在专职教师王育国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富平县,围绕当地特色柿子产业开展实地调研,以青春视角观察新发展理念在陕西乡村的生动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

整村运营,绘就协同发展新图景

7月14日,调研团队首站来到富平县乡村振兴示范村新庄村。村党委书记冯朝热情接待了队员们,详细介绍了村庄以柿子产业为核心的整村运营模式。“我们不仅种好柿子,更要让柿子成为‘金果子’”, 冯朝书记一针见血点出产业创新的核心思路。

调研交流中,团队发现新庄村独特的治理模式:通过卫生评比设置 “德高望重公益职位”,“村财镇管”让账目明细更透明;土地流转高效顺畅,激活产业发展活力;产业协同深度融合,制衣厂解农村妇女就业难题,花椒产业填山区农闲空白;土地流转高校顺畅、激活产业发展活力,“整村运营”呈现在新农村治理的方方面面,为新发展理念描绘出新的图景。

团队成员在冯朝书记带领下调研座谈

团队成员在新庄村调研

通过2天的入户走访环节,队员们深入了解产业运行:“木兰摇”借 “公司 + 农户”的帮扶模式带动周边农民稳定增收,为困难户特设岗位,300余名农户参与粗布加工,年助农增收240余万元;小柿人文化传媒以动漫IP为创作支点,绘就柿子产业链文化科技融合新图景;规划中的名人街,则为旅研游学添砖加瓦,为产业融合开辟新的道路。

团队成员走进小柿人文化传媒、体验木兰摇

政府赋能,筑牢协同发展硬支撑

7月16日至17日,调研队走进富平县果业发展中心,与中心主任翟七十及相关负责人围绕柿子产业发展展开深入座谈。

座谈会上,翟七十详细介绍了果业发展中心在推动柿子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进程中的举措:从制定统一的种植标准,组织技术专家深入田间指导农户科学种植,到搭建 “富平柿饼” 区域公用品牌体系,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政府部门“全链条赋能”富平柿子产业,推动其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形成产销两旺、品牌亮眼的蓬勃发展格局。

“我们既要让农户种得好,更要让大家卖得好,通过技术护航、品牌加持,让富平柿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翟七十的这番话让队员们对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团队成员在果业中心展开座谈调研

创新实践,激活协同发展新动能

7月18日,调研队前往富平县庄里镇,与当地杨家村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乔彬彬展开深入交流。作为返乡创业的典型,乔彬彬以“一生只干一件柿”的坚守,用“电商 +产业”的模式为柿子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团队成员走进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调研

在乔彬彬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公司的生产车间,从柿子清洗、晾晒到深加工的全流程一目了然。“传统柿饼制作讲究‘三蒸三晒’,我们在保留古法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无菌车间改造和冷链技术应用,让合儿饼的保质期延长了 3 个月,还开发出冰柿等新口味。”乔彬彬边介绍边邀请队员们品尝产品——软糯香甜的合儿饼、清爽可口的冰柿,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柿子产业的多元魅力。

富平冰柿、庄里合儿饼

座谈会上,乔彬彬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家乡的柿子这么好,不能只烂在地里。通过电商平台,我们去年销售额突破 800 万元,带动周边 200 多户农户增收。”谈及乡村振兴,他直面返乡创业难题,强调把支部建在产业上,创新“人才 + 产业”1234 机制,为产业注入红色动能,他的话语中,满是新农人对家乡产业的热爱与担当。

团队成员和乔彬彬进行座谈交流

从示范村的整村运营,到政府部门的全链条服务,再到新农人的创新实践,富平县柿子产业的发展轨迹,正是新发展理念在乡村振兴中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队员们表示,此次调研让大家深切感受到富平柿子产业的蓬勃活力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智慧,团队将系统梳理总结此次调研成果,为富平柿子产业发展建言献策,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让“‘柿’事如意”的美好愿景和新时代的新理念、新经验在更多乡村绽放。

撰文:王苗 贺瑞妍

摄影:薛岩 袁娇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