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健康先行。数字技术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正为基层卫生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智医惠乡”社会实践团队聚焦数字技术赋能基层卫生升级,探寻发展模式与优化路径,先后走访萧山区梅林村、瓜沥卫生院、山南富村、衙前卫生院、车路湾村、益农村等6个村镇医疗机构,通过问卷宣传、深入访谈及实验室调研等方式,探寻数字化医疗在乡村落地的创新实践与技术支撑,让健康服务真正走进田间地头、深入百姓心中。
问卷宣传:扇动健康新风尚
夏日炎炎,却挡不住团队成员的实践热情。为让村民更直观地了解数字化医疗服务,团队带着精心设计的“智医惠民,健康同行”主题扇子,在各村开展问卷宣传活动。
通过偶遇抽样问卷,团队收集到百余份有效反馈,不仅摸清了不同年龄段村民的数字医疗使用习惯,更发现老年群体对简易操作教程的迫切需求,为后续总结推广经验提供了精准依据。
深入一线:解码基层医疗数字化密码
瓜沥卫生院:健康大脑的“实践枢纽”
走进瓜沥卫生院,数字化改革的成效扑面而来。作为萧山区健康大脑项目的核心节点,这里已实现与17个村级服务站的全系统对接,住院预约、双向转诊等核心业务全程线上流转。“系统让诊疗流程标准化,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记录一键调取,慢性病管理效率提升太明显了!”卫生院科长的介绍,道出了数字平台对基层诊疗的深刻改变。
团队了解到,该项目通过智慧医疗、健康管理、智慧公卫三大模块协同发力,形成覆盖预防、诊疗、康复的闭环服务。免费发放的智能血压计、血糖仪已覆盖辖区高风险人群,居家数据实时上传让医生能提前7-10天预警异常指标,使慢性病急性发作率同比下降约18%。
山南富村:慢病不出村的“示范样本”
在“浙江省数字化医疗改革示范村”山南富村,“健康大脑+”体系已深度融入村民生活。村卫生服务站的15套智能监测设备全天候运行,累计为230余名慢病患者提供动态监测服务。“连续用药超3个月的村民,系统会自动提醒药企直配药品,报销比例比去大医院还高10%-15%。”村委干部指着智能配药系统介绍道。
针对老年人数字使用难题,村里每月在文化礼堂开展健康培训,由家庭医生手把手教学;设立“健康专员”提供一对一协助,2024年已覆盖65%老年群体。对于完全不会用智能设备的老人,短信提醒和定期上门随访的传统服务从未间断,真正实现“服务无遗漏”。
衙前镇:产业工人的“健康护航站”
作为工业重镇,衙前镇的数字化医疗创新别具特色。在恒逸集团、东南网架等企业厂区,5000余名产业工人佩戴着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心率、血氧等指标,AI算法精准识别职业病早期风险。沿“十八里经济长廊”布局的3个智慧健康站,构建起“15分钟健康圈”,工人扫码即可享受AI中医体质辨识、心理压力评估等服务。
“我们为外来务工人员推出‘电子健康卡’,凭居住证就能享受同等医疗服务。”衙前镇村委会干部介绍,针对语言障碍问题,多方言“AI健康助手”已支持贵州、河南等6地方言交互,每月的“健康夜市”活动更让务工人员轻松获取体检套餐和跨省医保结算指导。
其他村落:数字化医疗的多点开花
梅林村借鉴山南富村经验,优化药品“专人专用”配送机制,让特殊病患用药更精准;车路湾村和益农村则重点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简化线上签约流程、加强线下随访联动,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数字化医疗的触角正不断向乡村末梢延伸。
技术支撑:实验室里的“健康密码”
为探寻基层数字化医疗的技术源头,团队走访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实验室,深入了解国产医疗设备研发应用。该实验室于2016年成立,以AI计算优化与医疗设备研发双轮驱动,核心成果自主研发Oct眼底检测设备为基层医疗精准赋能:价格仅为进口设备1/3,大幅降低采购门槛,推动优质技术下沉乡村;集成AI分析系统,糖网筛查准确率超95%,针对中国人群优化的算法显著提升黄斑病变早期检出率,数秒即可完成全流程分析;操作兼顾专业与实用,基层可一键智能拍摄,同步开发手机端基础筛查方案,通过红外摄像头与开源算法满足常见病筛查需求,目前基层日均服务达30-50人次。
实验室负责人透露,团队正推进“术中实时监测”研发,计划引入AR技术并开发体积缩小50%的便携机型,未来将持续以“专业+普惠”双轨发展模式,推动优质眼科资源向基层下沉。但研发过程中仍面临材料性能限制、跨疾病动态数据获取难等痛点,需进一步突破技术瓶颈。
智医惠民:数字医疗的乡村启示
从瓜沥卫生院的高效协同到山南富村的精准服务,从衙前镇的产业融合到实验室的技术突破,萧山区的基层医疗数字化实践勾勒出清晰路径:以数据互通打破服务壁垒,以分层服务兼顾群体差异,以技术创新夯实普惠基础。
实践中,团队也发现了待优化的方向:老年群体适老化功能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偏远村庄设备运维能力有待加强,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仍需深化。对此,团队将结合调研成果,提出“技术适配+服务下沉+制度保障”的推广建议。
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思考,“智医惠乡”团队结束了此次实践。数字医疗的种子已在萧山乡村生根发芽,未来,这些创新实践与技术成果将如“智医惠民,健康同行”的扇风般,吹向更广阔的乡村大地,为乡村振兴筑牢健康基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