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筑梦护成长,童行未来谱新篇——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暑期爱心托管志愿服务队开展七彩假期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5 12: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安昊 田子萱 王梓妍 袁艺宁   阅读 4.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刘安昊 田子萱 王梓妍 袁艺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响应团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号召,2025年6月18日至8月15日,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组建"医心筑梦,童行未来"暑期爱心托管志愿服务队,在鄂黔两省多地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实践队以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学为主力,汇聚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多学院青年学子,旨在以医学专业特色助力解决青少年暑期"看护难"问题,践行青年使命与医学誓言。

▲图为志愿服务队合照


多维协同 童心筑梦

实践队创新打造"团委统筹+高校动员+医学专业支撑+企业保障+街道合作"五位一体模式。在硚口区应急管理局、团硚口区委、武汉大学医学部的专业指导下,实践队有效整合高校、医院、社区等多方资源,成功构建起"高校-社区-医院"协同服务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专业化、个性化的暑期陪伴。

围绕这一模式,实践队联合武汉大学救护之翼协会、武汉大学医学生学术交流协会(WHUMSA),精心为青少年设计了七次特色课程,形成"七位一体"健康科普体系。课程内容丰富且实用:

《暑期第一课:我是小小急救员》中,孩子们接受暑期防溺水教育并学习心肺复苏术(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相关知识,在紧张又兴奋的模拟急救演练中,化身"小小急救员",掌握了清创与热射病防护的基础知识。《穿越流感世界:知识、挑战与守护之旅》则让孩子们理解了病毒传播的奥秘,将"七步洗手法"内化为日常习惯。同时,生动的演示让他们在《旅行寄生虫攻防战》中学会了寄生虫识别与防护技巧,筑牢"生水煮沸"与野外旅行防护等健康防线。以尊重和科学为基础的《身体红绿灯》课程,开启了性健康启蒙,明确了身体自主权的边界。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揭示了《日常卫生习惯的科学魔法》,巴氏刷牙法成为洁净生活的必备技能。《消化系统探秘》的探索之旅,让孩子们了解了消化系统的运作,明白了规律饮食的重要性。而最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医生》课程,在湖北省青协文宣与项目发展工作委员会的支持下,特邀女高音歌唱家严东奎老师共同参与,用旋律和节奏引导孩子们探索音乐调节情绪、舒缓压力的奇妙力量。

▲图为健康科普授课现场


双效循环 雏凤清声

在扎实的理论知识讲解基础上,实践队也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于每节课程均设计实践环节,在知行合一的操作中进一步深化医学知识。

▲图为青少年在志愿者指导下有序开展实践

不仅如此,活动还创新性打造了"雏凤清声"幼儿志愿服务队,组织青少年参与中南医院导医体验、社区服务等实践。同时,选拔优秀青少年担任"小导师",辅导低年级学生复习医学知识,形成"以老带新""以幼助幼"的互助模式。这一系列实践活动由基础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进行指导与协助,有效实现了志愿服务意识的从小培养。

▲图为“雏凤清声”志愿服务队以老带新、以幼助幼


知行合一 声动四方

截至活动收官,"医心筑梦,童行未来" 项目已服务青少年超 300 人次,总服务时长逾500小时。这不仅让双职工家庭与留守儿童的暑期变得安全充实,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健康与奉献的种子。实践队的足迹还延伸至贵州省遵义市,与团遵义市委、遵义市第四中学、瑞择教育科技公司等开展联动实践,获感谢信数封。

相关实践成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获"学习强国"报道 2 次,湖北日报报道 4 次,湖北卫视、长江日报、光明日报各报道 1 次,成为高校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的典型案例。尤为温暖的是,志愿者与青少年签订的"年度成长契约",通过每月书信与季度线下活动延续陪伴,让这个夏天的温暖跨越时空,成为连接"医"与"童"的长久纽带,充分彰显了医学教育服务民生的专业价值。

从政策响应到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从专业知识到实践能力的深度转化,从短期服务到长效机制的构建,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医心筑梦,童行未来"暑期爱心托管志愿服务队用实际行动在珞珈山下与遵义城里诠释了青年学子的担当,也为 "七彩假期" 志愿服务项目写下了独具医学特色的生动注脚。这个夏天埋下的医学火种,终有一天将燎原四方。

撰文 |  刘安昊 田子萱 王梓妍 袁艺宁

图片 |  黄静瑜 刘雅菲 张宪国

审核 |  刘安昊 高朝江 卡德尔江·库尔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安昊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3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