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刘雅斐 赵赟赫)当青春的脚步跨越山海,当奉献的热情点燃希望,山东科技大学“梦启朝阳·爱暖喀什”鲁喀专项志愿支教团队奔赴英吉沙,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教育征程。在这片充满梦想与憧憬的土地上,支教团队成员们以爱为笔、以责为墨,精心勾勒出一幅丰富多彩的支教画卷,为当地学生带来了知识、欢乐与成长,让校园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温暖的力量。
特色课程:亮点纷呈,激发兴趣
特色课程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学生们打开了科技与探索的新窗口。
交叉足机器人动态展示课上,团队成员赵赟赫带领同学们亲手操控机器人完成避障、舞蹈等动作。当看到机器人灵活地避开障碍物,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时,现场惊叹声此起彼伏。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控制方法,还激发了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浓厚兴趣。学生阿依古丽兴奋地说:“原来物理和科技可以这么酷!我现在特别想考山东的大学学习机器人专业,以后也能制造出这么厉害的机器人。”
图为成员在“扬帆科海”科技创新课上展示讲解交叉足机器人
物理科学实验区,梁光灿利用直流电磁电动机、音叉共振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等项目让学生直观感受科技魅力。在直流电磁电动机实验中,同学们亲手组装电动机,观察电动机的转动过程,了解电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原理。音叉共振实验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到声音的传播和共振现象,对物理学中的声学知识有了更深刻地认识。马德堡半球实验则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巨大力量,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强烈兴趣。
图为成员针对性讲解物理实验知识
图为学生成功完成物理实验
以体育心:活力四射,增进友谊
团队成员们与英吉沙高二男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鲁喀友谊赛。赛场上,双方队员你争我夺,比分交替上升,现场观众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通过这场友谊赛,大家奋勇拼搏,挥洒汗水,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体质,还增进了鲁喀两地之间的友谊和交流。
图为团队成员与学生开展篮球友谊赛的精彩瞬间
图为学生在体育课合影留念
文化浸润:传承经典,促进交融
文化浸润课程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承。
书法课上,维吾尔族学生努尔比耶用毛笔写下“鲁喀同心”的横幅,一笔一画刚劲有力,充满了对鲁喀两地深厚情谊的美好期许。汉维双语祝福语布满教室墙面,“团结友爱”“幸福安康”等祝福语传递着中华文化之美和民族团结的温暖。团队成员顾思琪感慨:“当看到孩子们用普通话分享家乡故事,用毛笔写下美好憧憬,我们深刻感受到文化交融的力量。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共同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图为成员在书法课堂教授学生毛笔使用方法及要领
图为学生在书法课练习使用毛笔
国防普法:强化观念,树牢意识
为切实强化学生们的国防观念与法律素养,团队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宣讲活动,涵盖国防教育、民族政策以及普法等多个重要领域。
在国防教育宣讲环节,团队成员韩成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巧妙运用图片、视频等丰富多样的形式,紧密结合个人军旅生涯中的真实经历,为同学们全面且深入地介绍了我国国防建设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通过鲜活的事例,让学生们深刻领悟到国防建设对于国家安危、民族兴衰的重大意义。
图为成员开展“热血铸军魂”军队建设宣讲
普法宣讲则围绕与同学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展开,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通过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方式,让学生们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普法宣讲,懂得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以后一定会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时光匆匆,支教活动虽已接近尾声,但那些在课堂上的欢声笑语、在赛场上的拼搏呐喊、在文化交流中的心灵触动,都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支教团队用知识与爱心为学生们打开了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学生们也以纯真的笑容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回馈着这份深情厚谊。这段支教经历,不仅是对学生们的成长助力,更是支教团队成员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相信这份跨越山海的温暖与力量,将如同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英吉沙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多彩的未来之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雅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