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程:从黑板落笔到扎根校园
近日,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全心全益赴无为市泥汊镇“享学”志愿服务团队员们携带教学物资,准时抵达学校,开启了为期二十天的支教服务。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队员们便正式投身于乡村教育的实践之中。
躬耕:平凡日常构筑教学图景
支教期间,队员们的身影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关怀融入细节: 队长陈孜凡为队友和师生送去清凉的西瓜;队员易海文在放学时段主动护送低年级学生安全离校;队员王梦茜利用午休时间精心准备手工课教具。课堂内外活力涌现: 在劳动课上,队员赵璇玥、王诗妍带领学生参与校园环境整理;手工课上,王梦茜指导学生进行创意制作;舞蹈课上,队员平家诚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训练;操场上,队员张政健、许忠诚与学生进行互动游戏。团队协作保障运行: 办公室内,队员吴可指导队员朱晓晓优化教学课件;队长陈孜凡与马雪婷共同研讨课程设计;队员尤莫喆及时处理教学设备故障,确保教学顺利进行。课间时分,队员们组织学生进行“石头剪刀布”等集体游戏,或指导学生绘制黑板报,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蜕变:讲台磨砺见证能力提升
支教实践是队员们能力成长的重要平台。从忐忑到自信: 队员赵璇玥初到学校时,曾独自在空教室反复练习讲课。经过实践锻炼,她已能自信地面对满堂学生,教学状态愈发从容;从无措到创新: 队员施芳琪在初期课堂管理中遇到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挑战。通过调整教学策略,她引入“防霸凌情景模拟”和传统礼仪互动体验等环节,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积极性,课堂氛围明显改善;从生涩到专业: 队员朱晓晓在队员吴可的指导下,系统学习课件制作技巧。她虚心向指导老师请教,精心准备“古法造纸术”课程,最终成功完成教学展示,将传统文化知识生动地传递给学生。队员们的成长体现在日常备课的专注、课堂实践的反思以及向指导老师求教的积极态度中。这些实践经历有效提升了队员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使命:实践育人服务乡村振兴
当支教活动临近尾声,黑板上的“启程”二字更显分量。队员们通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兴趣活动等多种形式,为乡村学生拓展了知识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队员们自身也在深入基层、服务乡村的过程中,实现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转化,深化了对国情社情的认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备课室里的灯光、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手工课的专注创作、舞蹈课的青春律动,都成为这段实践旅程的生动注脚。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全心全益赴无为市泥汊镇“享学”志愿服务团本次“三下乡”支教活动累计服务学生106人,平均开设课程15门,组织主题活动38场。队员们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教育,在乡土课堂这片沃土上,完成了从书本理论到躬行实践、从汲取知识到奉献力量的深刻蜕变与升华。青年一代用脚步丈量乡土,用智慧启迪心灵,用行动回应时代的召唤——他们为乡村孩子启开认知之窗,也在服务奉献中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照亮了彼此通往未来的道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潘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