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青春,为爱上色|湖南农业大学支教团入峰峰矿区绘制文化绘本

发布时间:2025-08-15 22:0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敏、陈曦、邓宝玉   阅读 4.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王敏、陈曦、邓宝玉)在乡村振兴战略与新时代美育政策指引下,让乡土文化以鲜活形态浸润青少年心灵,成为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近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深入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带领当地学生共同开展“峰峰故事”乡村文化绘本绘制活动。通过“古韵磁州”“田园牧歌”“红色记忆”三篇章的创作,让孩子们在笔尖流转中触摸家乡文脉,在共创实践中深化文化认同。

▲图为团队小分队合照

活动以“挖掘—转化—共创”为路径,将在地文化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志愿者首先开设专题课堂,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本土文化脉络:在《磁州窑与生态农场产业路径》课上,师生共同搜集磁州窑从千年窑火到现代文创的转型故事,记录当地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的生长轨迹;结合农林经济知识,志愿者讲解玉米秸秆、麦穗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案例,启发学生用“环保标语”形式提炼生活智慧。这些素材成为绘本创作的“源头活水”,志愿者再通过线下辅导,让“硬知识”与“软文化”在绘本中自然交融。

▲图为共创手绘故事集封面设计图 

创作过程中,孩子们的惊喜与成长令人动容。有学生在绘制磁州窑“白地黑花”纹样时,突然发现“奶奶家的老碗上就有这个图案”。这种从“熟悉”到“深知”的转变,正是活动的初心所在——志愿者们不只是指导绘画技巧,更在引导孩子们以“发现者”的视角重新审视身边的文化印记。

此次活动不仅留下了一部承载峰峰记忆的绘本,更播撒下文化传承的种子。通过将地域文化转化为青少年可参与、可创作的美育载体,支教活动更具在地性与实效性。牛犇犇志愿服务团表示,将持续完善《峰峰故事集》,让这本由孩子们共同创作的“家乡手账”,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为构建高质量乡村美育生态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