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变身“云端新农人”从棚间到舌尖温暖接力

发布时间:2025-08-15 21: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辉龙   阅读 2.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以青春之力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7月13至19日,广州新华学院记语千乡突击队深入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将镜头对准当地特色农产品——鸡肉菌,开展系列带货直播。队员们以专业与热忱,架起深山美味与城市餐桌的数字桥梁,上演了一场从“棚间”到“舌尖”的温暖接力,为赋能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记语千乡突击队直播现场

精心筹备,挖掘深山“鲜”机

为做好本次助农直播,记语千乡突击队做足了功课。队员们深入鸡肉菌培育大棚,实地了解其生长环境、独特营养价值和多样烹饪方式,深度挖掘产品核心卖点。团队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台前直播,将鸡肉菌从培育到采摘的故事娓娓道来,传递乡土温度;有人专注后台运营,实时监控数据、解答疑问、处理订单,确保流程顺畅。

图为记语千乡突击队队员布置直播间

图为鸡肉菌基地负责人何文雄讲解基地大棚

弹幕刷屏,网友点赞山间好物

镜头前,鲜嫩饱满的鸡肉菌瞬间点燃了直播间气氛。主播们不仅现场演示鸡肉菌炖汤、鸡肉菌搭配番茄酱等创意吃法,更生动科普其“鲜掉眉毛”的奥秘。直播间创新推出“鸡肉菌干货包”“菌菇拌饭酱”等深加工产品,丰富消费选择。特别邀请基地负责人何文雄现场讲解,增添了专业性和可信度。随着讲解深入,弹幕从好奇的“这啥菌能吃吗”迅速转变为“快上链接”的下单热潮,订单量持续增加。原本藏在深山大棚的鸡肉菌,借着网络信号,奔赴天南海北的餐桌。

图为基地负责人何文雄与队员一起直播

直播结束,是另一场争分夺秒的温暖接力。车间阿姨们根据订单明细,细心分拣、称重、封装。“这单冰袋得多放两袋”“那单地址远,泡沫箱得裹严实些”“早一刻发出,鲜味不耽误!”——朴实的念叨中饱含着责任与期待。她们轻柔拂去菌柄上的泥土,如同呵护珍宝,确保每一份深山美味以最佳状态启程。当快递车驶出村口时,这些被温柔以待的包裹,正载着大山最深沉的馈赠,载着农人最质朴的心意,开始它们的味觉之旅,奔赴天南海北的餐桌。

图为车间阿姨手捧鸡肉菌

成效显著,数字见证助农力

本次系列直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成功举办5场直播,累计售出鸡肉菌及相关产品超百斤,吸引观看人数超万余人次,收获点赞数十万。

不断增加的订单,是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认可,更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证明。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大棚,新摘的鸡肉菌正等待打包,后台的订单提示音还在不时响起——这场从屏幕到舌尖的接力,才刚刚开始。

后台评价区成为口碑的见证地。顾客们用带着生活气息的文字和图片表达惊喜:“鸡肉菌次日达,品质超预期,菌体干净饱满!”“煮汤鲜香扑鼻,菌肉厚实弹牙,地道的农家好菌!”“美味的菌子食后感就俩字:买它!”。这些真实的反馈,是对产品品质的最高赞誉,也是对这场跨越山海助农行动最真诚的回应。

一场场直播,让乡村好物搭上数字快车。记语千乡突击队的脚步并未停止,后续还计划开展 “回头看”,跟踪鸡肉菌售后反馈,持续优化产品包装和冷链运输流程,提升消费体验。同时挖掘更多乡村特色农产品,持续拓宽助农带货的 “菜单”,以青春之力,继续书写从田野到未来,从棚间到舌尖的温暖助农故事,让乡村振兴的火种,在一次次接力中,燃得更旺 。

撰文 | 丘诗晨

图片 | 李静雯 李若如 刘瑜洋

审核 | 李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辉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