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乡土文脉,探寻秦川农民文学传承

发布时间:2025-08-15 20: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雨欣   阅读 3.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为探寻乡土文脉,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西安外国语大学 “觅泥土馨香,寻秦川犁笔”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神东村和南杨村,探访王老九文化艺术馆与贺丙丁文学艺术馆,对话基层文化守护者,探寻农民文学的前世今生与传承之道。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王老九文化艺术馆

踏访神东村 解码王老九诗中的乡土精神

在神东村王老九文化艺术馆,实践团成员在村王书记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乡土文学之旅。张玉婵,张玉婵,上炕剪子下炕镰。头发剪成短帽盖,大脚活洒一溜烟……” 王书记深情吟诵的王老九代表作《张玉婵》,让成员们真切感受到农民诗歌的鲜活生命力。

王书记介绍,王老九的诗歌皆源于真实生活,字里行间满是农民当家作主的精气神。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土地的深情在其诗作中得到充分展现,这正是其作品获得广泛认可的核心原因。这些扎根泥土的诗句,不仅是农耕文明的鲜活注脚,更是乡村变迁的真实记录。

谈及神东村的文化建设,王书记表示,村子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村里常态化组织学生诗歌创作、朗诵活动,形成 大手拉小手的文化传播效应,通过孩子带动家庭参与文化建设。同时面向全国征集农民诗歌举办 诗歌赛,已取得显著成果。未来,神东村计划打造 诗文化一条街,让诗风传承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助力建设幸福美丽宜居的新神东。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神东村王书记

走访南杨村 倾听贺丙丁文学遗产的守护故事

下午,实践团来到南杨村贺丙丁文学艺术馆,贺丙丁之子贺建安先生手持五张手写材料,向成员们详细讲述了父亲的创作历程与诗社发展故事,言语间充满自豪。

贺建安介绍,父亲贺丙丁的诗歌始终聚焦农村生活,既敢于鞭挞丑恶、揭露现实,更歌颂了群众的美好品质,其作品是基层群众精神世界的生动写照。尽管艺术馆获得了一定的支持,但目前仍面临诸多困境,最显著的便是知名度不高导致影响力有限。

诗社虽氛围浓厚且获村民认可,每年会举办一两次创作比赛和研讨活动,村民婚礼上还会邀请诗社成员赛诗送祝福,但参与群体多为中老年人,面临严重的传承危机。由于缺乏网络运营推广,诗社发展机遇受限。实践团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农民文学的宣传力度,同时希望能加大保护力度,让这份珍贵的乡土文化遗产得以延续。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贺建安先生

秉赤诚护文脉,聚合力兴乡魂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贺建安合影留念

此次实践活动让团队深刻认识到,王老九、贺丙丁等农民作家的作品承载着扎根大地的文化基因。守护农民文学,就是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唯有社会各界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搭建展示平台、加强权益保护、鼓励年轻一代参与,才能让 “田埂上的诗行” 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供稿人:房一凡

摄影:赖屿楦、岳思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雨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