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子于麻布岗镇阁前村进行实践调研

发布时间:2025-08-15 20: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徐筱淳   阅读 4.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邱嘉欣)为响应鼓励青年一代积极投身于“百千万工程”建设的号召,7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寻光求新”百千万突击队来到河源市麻布岗镇阁前村,进行实践调研与宣传片拍摄。此次活动,旨在深入挖掘麻布岗镇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通过新兴的短视频方式将其展现与传播,提高外界对麻布岗镇的三个典型村的关注度,展现出广师大青年为推动麻布岗镇“百千万工程”建设的智慧与决心。

拍摄当日上午,队伍抵达阁前村与杨文浩支部书记会面。会议上,杨书记在地区发展问题上讲到,“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关于如何挖掘本村特色资源,让其成为推动村落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一议题是需要深度思考的。”随后,杨书记亲自带领队伍走访阁前村,诉说该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发展实践。通过人文地标保护、生态养殖推广及历史文化传承,阁前村正逐步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图为寻光求新成员与杨文浩书记开会讨论 张晓童 摄

走访的第一站是阁前村牌坊,乡贤助力,牌坊彰显人文温度。杨书记介绍道,阁前村村口的牌坊由乡贤杨云汉捐建,是该村的重要人文地标。杨云汉虽在外经商,但始终心系家乡发展,为其贡献自身的力量。这座牌坊不仅是村庄的象征,也体现了乡贤反哺家乡的深厚情谊。杨书记表示,乡村振兴离不开一代接续一代的奋斗。本村人更了解本村的实际情况,而本土青年作为时代的新鲜血液,也必然要举起发展乡村的接力棒,奔赴未来。只有本土人才牢记“根”,不忘“本”,作为第一梯队积极投身于振兴乡村的事业,才能共同描绘与建设出家乡的美丽图景。图为阁前村牌坊 翁子杰 摄

沿着乡间大道,队伍在杨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村里的养羊场。目前,该养殖场饲养了200多头羊,采用天然草药喂养,确保肉质优良。养殖户表示,生态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产品竞争力,也为当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推动了绿色发展。杨书记表示,该村在养殖方面不断探索,寻找将产业做大做强的道路,挖掘本村多产业融合的可能性。

图为阁前村养羊场 黄彦瑜 摄

走在小路上,杨书记指出不远处的建筑是阁前村保留有周边规模最大的古炮台,以及旁边的是具有传说的状元石。炮台与以前的战争有关,因历史较久,已然残缺,因此村里不定期会修缮,保护古建筑。蔓延的青苔与连结的蛛网遮挡住其原本的模样,但无法掩盖厚重的历史。状元石则与当地教育传统相关,河水漫过石头时,常被视为村里将出大学生的吉兆。这些历史遗迹不仅丰富了村庄的文化内涵,也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资源。

当日下午,退休老书记和现任村书记的父亲杨老接受了采访。老书记表示,今时不同往日,阁前村与之前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人民的满意度与幸福感增强,而政府的扶持和村民的努力是阁前村取得今日成就的关键,希望后代能继续传承这份精神,将村里建设得越来越好。杨老参与了村志编纂工作,详细记录了村庄的历史与发展。关于撰写村史的原因,他解释道,是为了让后人对于村的文化历史有更好的了解与传承。图为老书记接受采访 万梦焱 摄  阁前村通过保护文化遗产、发展生态产业和记录历史变迁,展现了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未来,该村计划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仍需人们的关注与努力,尤其是当代青年,更应担起责任,不止步于短期的了解与宣传。乡村振兴并非一蹴而就,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坚定地奋斗下去!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筱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