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家台:耕旅融合与农文旅品牌培育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15 21:5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任树森 李英姿   阅读 4.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任树森 李英姿)在国家大力倡导乡村振兴、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以及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旅兴农”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7月3日,前往日照市东港区任家台村进行实地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任家台在耕地景观文化功能开发与农文旅品牌培育方面的现状、经验与挑战,探究其联动效应,为山东乃至全国类似地区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调研准备:政策学习与方案制定

在进行实地调研之前,实践队员对国家及政府相关政策进行深入学习。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同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强调要保护好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这与耕地景观的保护和开发、农文旅的融合发展密切相关。

基于对政策的理解,队长召开实践动员会。会上,队长制定了详细的调研方案,确定了调研对象包括农户、村委会、游客以及当地农旅公司;调研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调研内容涵盖任家台的耕地资源状况、景观文化特色、农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品牌培育情况以及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

图为耕旅兴农社会实践队动员会 李英姿 供图

调研过程:深入任家台,探寻“耕旅”踪迹

抵达任家台后,实践队员首先走访了村委会,与村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村干部向实践队员介绍了任家台的基本情况,任家台位于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濒临黄海,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和独特的海洋文化与农耕文化交融的特色。近年来,村里响应国家政策,积极探索“特色农文旅产业”的发展模式。​

随后,实践队员实地考察了任家台的耕地景观。这里的耕地不仅种植着传统的农作物,还因地制宜地打造了一些具有景观价值的农田,如成片的油菜花田、向日葵田等,每到花期,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同时,当地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的农耕设施,如石碾、水车等,这些都成为了独特的景观文化元素。在与当地村民的交流中,实践队员了解到,随着农文旅产业的发展,不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一些村民将自家的房屋改造成了民宿,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还有一些村民在农田里种植特色农产品,供游客采摘购买。村民们表示,虽然收入有所增加,但在经营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知识、市场推广力度不够等。实践队员还走访了当地的一些农文旅企业和经营者,包括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厂等。发现,部分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如某农家乐凭借其独特的海鲜美食和农耕体验项目,吸引了大量回头客;某农产品加工厂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打造了自己的品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但也有一些经营者表示,在品牌培育过程中,面临着资金不足、品牌影响力有限等困难。

此外,实践队员还发放了问卷调查,收集游客对任家台耕地景观、农文旅项目以及品牌认知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图为实践队员对商贩进行访谈 李凌宇 供图

调研发现:联动效应初显,挑战仍存​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队员发现任家台在“特色农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耕地景观文化功能创新开发与农文旅品牌培育的联动效应初步显现。一方面,耕地景观文化功能的创新开发为农文旅品牌培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载体。独特的耕地景观和文化元素成为了农文旅项目的核心吸引力,促进了民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一些企业和经营者借此机会培育了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农文旅品牌的培育也反过来推动了耕地景观文化功能的进一步开发。品牌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当地不断优化耕地景观,开发新的文化体验项目,形成了良性互动。​

然而,任家台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是缺乏专业的规划和设计,耕地景观的开发和农文旅项目的建设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整体协调性不够;二是人才短缺,缺乏懂经营、会管理、善营销的专业人才,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和品牌的培育;三是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还不能完全满足发展需求。

此次实地调研使实践队员更加感受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旅产业的重要性,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蓝图下,任家台的探索虽只是沧海一粟,却折射出山东乡村在资源活化中的智慧——以政策为帆,以文化为舵,让耕地景观的“静资源”转化为农文旅融合的“动价值”,让品牌培育的“软实力”成长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图为耕旅兴农实践队成员合照 李英姿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任树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