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北辰小学长廊变身移动科普课堂。52块展板依次排开,聚焦“水与地球”“黄土知识”“生命起源”三大主题。引人注目的是展板前的身影:除了长安大学实践队员,更有12名“闪闪发光”的北辰小学“小小讲解员”。
台下,同龄伙伴踊跃举手抢答;身后,大学生们频频投去赞许目光、悄悄竖起大拇指。这场由长安大学两支团队联合打造的“反向教学”公开课,标志着“大手拉小手,小手再拉小手”科普扶贫新模式在正宁县落地生根。
小小讲解员-王懿诺为小朋友们讲解地球相关知识
小小讲解员-彭明远为小朋友们讲解恐龙相关知识 “最好的教育扶贫,是把好奇心的火种留在孩子心里。”团队负责人、长安大学学生丁炜裕道出初衷。为改变过往“单讲单听、人走茶凉”的模式,在指导教授李萍、李同录的策划及正宁县团委、北辰小学校团委支持下,徐雅琴、路雪婷等老师从三至五年级遴选出12名“苗子”,组建首批“小小讲解员”队伍。
小小讲解员风采一睹
知识传递的序曲在筹备期已悄然奏响。长安大学实践队员化身“知识引路人”,俯身展板前,用生动的比喻、趣味故事和互动问答,如涓涓细流般将科普知识浸润给孩子们。
实践队员为小小讲解员讲述“沙漠玫瑰”
活动特别设置“我的展板我做主”环节。孩子们依据兴趣自由选定展板后,队员立即“变身”专属导师,用童趣语言拆解难点,形象演示阐释原理,耐心解答天马行空的疑问。从集体浸润到精准赋能,队员们以热情与耐心浇灌着每一颗“科普小种子”。
小小讲解员-袁铭阳讲解精彩瞬间
当夕阳掠过黄土塬,长廊上展板轻碰的“哐啷”声,仿佛回应着这一天的热烈互动。闪闪发光的小小讲解员们,已悄然完成角色蜕变——从听众成为手握话筒的“科学主人”。
小小讲解员与实践队员合影留念
长安大学“渭水衔梦·陇原耕心”实践队行将返程,但他们留下了一张可持续的科普网络:大学生播下好奇的种子,小学生接力灌溉,更多的孩子将在未来收获科学的果实。科普扶贫的真正终点,从来不是一场活动的落幕。当山风再次吹过黄土高原,孩子们心中科学的回声,必将传得更远、更久,生生不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有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