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是各民族交流、融合的重要纽带。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广普通话不仅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必然要求,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举措。为了向新疆地区居民推广普通话,2025年7月15日至8月1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赴疆语推”小分队围绕“赴新疆莎车普通话推广宣讲”的主题,在新疆喀什市莎车县社区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向少数民族地区传递语言温度,助力民族文化交融共生。
活动进行前,小队成员关于如何在最短时间最大程度教社区居民学习普通话展开了热烈讨论。经研讨,确定分工制作精简PPT,开展为期四周的普通话教学活动,在社区内通过线下PPT宣讲,系统讲解普通话的定义、重要性及推广历程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普通话在促进民族交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接着,参与社区夜校担任夜校老师,注重普通话发音技巧的教授与实践练习,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普通话。最后,在活动过程中,融入各民族优秀文化元素,展示普通话与民族文化相辅相成的关系,强调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尊重和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化。教学过程一定要结合新疆地区特色,决定选取日常常用的词汇、句子,如“瓜果丰收“,让居民在熟悉语境中学习。从基础发音到日常表达,设计领读示范、意义讲解环节,力求短时间内激发学习热情。
▲图为实践团队长高翔为新疆地区居民教学普通话
团队成员分别在7月15日,7月22日,7月29日,8月5日,8月12日五天围绕“普通话的定义、重要性及推广历程”、“普通话在促进民族交流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普通话基础教学“、”普通话与民族文化相辅相成“四个主题展开专题教学。讲座的夜晚,社区夜校教室亮着明亮的灯光。居民们围坐桌前,目光聚焦屏幕。小队成员高翔以精心打磨的PPT为依托,化繁为简,用生动演示、趣味领读,带大家叩响普通话大门。从声母韵母的准确发音,到“今天、棉花、大丰收”等生活语句,他逐句拆解、反复示范。遇到一些词汇,便放缓语速、辅以手势,认真讲解起其中的意义,并与日常相对照,让生涩知识变得易懂。居民们踊跃跟读,会议室里回荡着整齐又略显生涩的普通话声,虽带着乡音、略显生,却是满含激情。
▲图为实践团队长高翔为新疆当地居民科普普通话重要性
此次推普活动,迎来文化交融的生动实践。动医学院赴疆语推小队以语言为媒,打破沟通壁垒,让普通话真正成为民族交流的纽带、文化传承的载体。此次活动不仅助力社区居民提升普通话水平,更在互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边疆地区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注入青春动能。后续,小队将持续总结经验,探索语言推广助力民族发展的长效路径,让青春力量在促进民族交融、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持续闪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嘉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