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秦工薪火”实践团在宝鸡铁路博物馆,通过讲解、互动与音乐,将一场工业记忆探访转化为青春的使命宣言。
当《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旋律在展厅响起,成员们自发齐声高唱,歌声里有对前辈的敬意,也有新时代青年的自信与担当。那句“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在亲眼看到宝成铁路建设时期的工具、照片与烈士名录后,格外震撼人心。大家清楚地意识到,正是这种坚韧与奉献,让陕西从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成长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装备制造业重镇。
在随后的交流分享中,队员们纷纷结合所学专业,谈到铁路建设背后庞大的电气系统与装备制造产业链。从信号控制到供电保障,从机车维护到新材料研发,每一环节都离不开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智慧与汗水。这样的探访,不仅拓展了大家的专业视野,也让他们深刻理解到——工业强省的未来,需要一代又一代技术人才接续奋斗。
在签名仪式上,队员们郑重地在“传承工业薪火,建设制造强省”的横幅上留下名字。这不仅是一次活动的收尾,更是一份书写在青春里的承诺:要用所学知识与实干精神,续写陕西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走出博物馆时,映入眼帘的是向远方延伸的钢轨。对实践团成员而言,这不仅是交通的延伸,更象征着陕西工业的未来方向——广阔而充满挑战。作为电气工程学子,他们深知,所谓“薪火”,便是接过前辈的工具,在新时代的工业赛道上奋力奔跑,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敢为人先的勇气,为中国制造贡献属于青年一代的智慧与力量。
这份承诺,不仅镌刻在横幅上,更沉淀在每一位成员的心中,化作日后学习、科研与实践的不竭动力。正如那向远方延伸的钢轨,青年人的奋斗也将不断延伸,与陕西工业的发展同频共振,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新的辉煌。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铁路博物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庞文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