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 张思涵)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养老服务需求迫切。为给淮安当地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6月27日与6月28日,来自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的银龄星火耆乐互助团走进和平街道、城南街道和人民路社区,联合当地工作人员,开展了三下乡实践活动。
倾听桑榆声,暖心话家常
为了深入了解淮安市当前互助养老模式的优势与不足,老年人对这种养老模式的态度以及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与期待,团队成员对前来参与活动老人进行了问卷和访谈。团队成员认真倾听老年人对养老生活的诉求与看法,并将对重点进行记录,以便在后续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图为志愿者与老年人进行访谈巧手暖桑榆,同乐青春伴
6月27日,银龄星火耆乐互助团在和平街道和城南街道为老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现场,趣味乒乓球游戏率先登场,老人们积极参与,在小小的球桌上展开趣味竞技,在活跃现场氛围的同时,不仅拉近了老年人与老年人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团队成员与老年人之间的距离。
图为老年人进行趣味乒乓球游戏
紧接着,团队成员带领老年人共同制作漆扇,在团队成员的细心指导下,一把把独具匠心的漆扇诞生,成为了老年人手中独特的艺术成果,也加深了老年人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在红色主题剪纸活动中,团队成员与老人一同创作,红纸在指尖翻转,化作党旗、五角星等象征意义的图案,以传统技艺传递红色精神,让红色基因在银龄群体中延续。
图为漆扇制作活动
图为共分党的生日蛋糕环节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社区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让“银龄星火”团队深刻体会到基层敬老服务的价值与责任。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此次实践为基础,持续创新活动形式,深化银龄互助机制,助力构建更具温度的养老服务生态,让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在实践中不断传承。 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高校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未来,团队将以调研数据为基础,持续创新活动形式,推动“银龄互助”机制常态化,助力构建“高校-社区-社会组织”协同的养老服务生态。通过精准对接需求、深化文化赋能,让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在实践中落地生根,让更多老年人共享有温度、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图为红色主题剪纸活动 初心共追忆,青春贺党生 6月28日,正逢党的生日来临之际,银龄星火耆乐互助团走进了人民路社区,与老党员们携手开展活动,共庆祖国华诞。活动中,团队成员与老年协会志愿者一起帮助老党员制作红色手工杯垫,以党旗、党徽等元素为设计灵感,让老年人在手工制作中重温红色记忆,此外团队成员们与老党员共同玩趣味热身游戏,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并且邀请2位老党员向团队成员分享自己与党的难忘时刻,让老党员们的宝贵经验得以传递和发扬。活动最后,团队成员、社区工作人员和老党员一道齐唱生日歌、共同切分生日蛋糕,在甜蜜与欢笑中,表达对党的美好祝愿,共庆党的生日。
图为志愿者与老年人一起制作手工杯垫环节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思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