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塞上葵光队 | 走进宁夏农科院,在向日葵田间解锁育种奥秘

发布时间:2025-08-13 15: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吉喆   阅读 2.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夏日的阳光洒满田间,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8月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学子组成的塞上葵光队怀着对农业科研的热忱与好奇,走进宁夏农林科学院综合实验示范基地,开启了一场充满收获的沉浸式观摩学习之旅。在这里,每一株向日葵都承载着科研的智慧,每一寸土地都孕育着农业的希望。​

图为塞上葵光队队员合照

图为试验基地内盛开的向日葵

一踏入基地,大片错落有致的向日葵田便映入眼帘。田间不同区域整齐划分,种植着数十种各具特色的向日葵品种,有的花盘饱满硕大,有的株型挺拔紧凑,有的花瓣色彩明艳。每片区域旁的解说牌上,清晰标注着品种名称、育种年限、核心特性及育种目标等关键信息,仿佛一本摊开在大地上的“育种百科全书”。队员们驻足观察,认真阅读品种信息,不时俯身查看植株状态,从叶片的纹理到茎秆的粗细,从花盘的朝向到籽粒的饱满程度,细致入微,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中汲取育种知识。

图为向日葵品种解说牌

图为实践队员观察向日葵

在基地深处,队员们发现了一片特殊的种植区 ——这里采用了瓜类与向日葵的套种模式。甜瓜藤蔓依附着向日葵茎秆攀援而上,西瓜则圆润地铺陈在其根部,两种作物在田间形成了和谐共生的画面。科研人员介绍,这种种植方式充分发挥了空间与资源的立体利用优势。向日葵为瓜类作物提供支撑与遮阴,而瓜类则以低矮匍匐的姿态覆盖地表,减少杂草滋生和水分蒸发,同时两类作物在根系分布和营养需求上形成互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从而实现“稳产、提效、增收”的多重目标。队员们仔细观察着套种作物的生长状态,对这种生态高效的种植模式啧啧称赞。

图为甜瓜套种向日葵

图为西瓜套种向日葵

随后,在科研人员的引导下,队员们走进向日葵病害防控区域,队员们重点关注了向日葵病害防控相关区域对向日葵典型病害植株进行了重点观察。病叶上不规则的斑点、卷曲的叶缘、发黄的叶脉等症状,使大家对向日葵常见病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科研人员结合实际生产案例,向队员们讲解了病害的发生规律、识别要点及绿色防控技术,帮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育种工作中抗病性研究的关键意义。

图为向日葵病叶

6月30日,队员们向科研人员领取了精心挑选的优质向日葵种子,在指定区域亲手进行试种。翻土、开沟、播种、覆土,每一个步骤都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认真完成。8月6日,在理论学习之后,队员们再次来到田间,探望一个多月以前亲手栽种的幼苗,幼苗迎着阳光舒展叶片,象征着新的生命,也在每位队员心中悄然播下了对育种探索的热爱与憧憬。

图为队员亲手栽种的向日葵

图为基地内生长旺盛的向日葵

此次宁夏农林科学院之行,让队员们从品种展示到套种模式,从病害识别到亲手栽种,全方位接触了向日葵育种的多个前期环节,深刻感受到了农业科研的严谨与魅力。向日葵从种植到具备基础考种阶段通常需要历时三至四个月,而真正的育种工作更是一项需要数代积累、长期坚守的系统工程。接下来,团队仍将继续跟进宁夏农科院的向日葵育种实践,至少覆盖两代向日葵的完整生长周期,开展持续性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在田间地头中一步步探寻育种的规律,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农业科研的价值与意义。

撰文 | 吉喆 杨可歆

图片 | 禹泽楠

审核 | 张森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吉喆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