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农学院龙泉社会实践调研队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宿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5-08-08 12: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柳懿恒   阅读 1.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柳懿恒)浙江大学农学院龙泉社会实践调研队深入龙泉开展调研活动,于8月3日至8月5日师生们前往位于龙泉市的上垟镇、宝溪乡、住龙镇、兰巨乡四地,对当地的民宿产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民宿行业需求,归纳其发展现状与困境,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宿发展提出建议。

一、生态农场结合民宿产业

红墙黑瓦的义仓,神似电影《大鱼海棠》里女主的故居,上垟镇由此爆红,客流量的增加吸引着更多村民将民宿作为副业,但网络爆发式机遇过后,如何将这份机遇变为可持续的增收成了目前制约当地民宿发展的主要问题。

当地主要民宿品牌——古源宿的负责人刘女士给出的方案是“农产品+食宿”模式,由自己的生态农场供应食物来源,确保就餐原材料品质,擦亮招牌,留住回头客、吸引新客源;同时借助客户推销当地精品猪肉、山鸡等农产品,实现正向闭环。

但在交谈中,刘女士也提及了她的顾虑,吸引游客的标志性景点和游玩场所不足、不成体系,难以真正留住游客,将人流量转变为切实的收益。虽然政府也为当地找过外包运营公司,但其无法像当地村民一样,将现有资源低成本转化,并解决村民需求。破局离不开培养拥有乡土情怀、扎实理论知识、开拓市场眼界的有志青年,以民宿行业助推乡村振兴,为村民真正谋取福利。

二、青瓷文化增添产业风采

不同于上垟镇民宿结合农产品的形式,宝溪乡将龙泉的青瓷文化融入住宿体验。能动性发挥悠久的制瓷文化,开放拉坯体验,既能增添亮点、招揽游客,也替青瓷产业提供了更多潜在销路。

原本的青瓷窑口摇身一变成了青瓷主题民宿,这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扶持。“在民宿转型的前期,政府给予我们财政补贴、税费减免,还派专人指导。现在结合‘不灭窑火’主题,大家一起宣传我们民宿和青瓷嘛,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金品龙窑民宿的张总如是说。

三、真诚经营换取顾客口碑

“我妈妈想回家,于是我们就想到了回乡创业,同时响应政府的号召嘛,就创办了这个民宿。这里的每个细节,都是我们自己设计的,我们想让住的人有回家的感觉,客户也基本都是回头客,久而久之大家就都变成朋友了……”说起办民宿的初衷与理念,馨园的负责人张姐满脸自豪。

与顾客处成挚友,以真心换真心。正是这种创办“第二个家”的真诚,为馨园民宿带来了长期、稳定的客源。亦如民间俗语“人心中自有一把尺”,真心待人,人亦真心待你。真心待人接物也是张姐对青年的寄语。

四、红色文化助推产业发展

离开馨园,前往宿隐民宿。一如店名里的“隐”字,它藏匿在蜿蜒的巷弄深处。深入交谈后了解到这家民宿的前身是革命时期浙西南红军的临时办公场所。民宿背后就是“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游客得以在此了解那段艰苦岁月、体会粟裕将军征战于此的革命精神。

对于目前民宿行业淡旺季销售量差异明显的问题,兰巨乡的仙仁村的邱书记认为,民宿附近首先要有好风光,最好就建在风景区附近,这样才能吸引游客。他们村还将村中民宿资源集体化,以集体名义与外部旅行社合作,薄利多销,确保长期稳定客源的同时,统一管理的模式也降低了经营成本,真正为乡村振兴事业承担了应有的责任。

五、绿水青山绘就产业底色

沿着盘山公路驱车而上,来路是青山,前程亦是青山。林韵人家民宿就在这青山竹海间,1000多米的海拔,站在望台上,八月的暑气也被竹海间的清风吹散了。闲来避暑,卧枕观星,得天独厚的避暑条件为当地带来了充足的客源,民宿经济也成为了当地的主要收入来源。

六、实践心得

受限于民宿经济的季节性变化,龙泉当地许多民宿经营者还是把民宿作为一个锦上添花的副业。同时,耀眼的宝剑与青瓷文化也使得龙泉的青山秀水有些不起眼——不为外人所知的自然风光、宣传力度的不足等等都使得村民难以将流量变为“留量”。但依旧能让人感觉到当地民宿经营者对这一行业的真与诚,或是发扬剑、瓷文化,宣传精品农业,亦或是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龙泉民宿经营者们始终与政府同心协力,身体力行地回答乡村振兴这一时代问题的答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柳懿恒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5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